廈門經濟特區30年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紀實
瀕海臨風 砥礪前行——廈門經濟特區30年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紀實 新華網福州12月16日電(記者 涂洪長 項開來) 海天寥廓,白鷺翩飛。 2011年之冬,廈門經濟特區迎來30歲生日。 30年,廈門經濟特區的巨大發展變化讓人矚目:從昔日的海防前線變為對臺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從偏居東南的海島小城成為海峽西岸中心城市;從區域經濟龍頭走向國際知名的魅力之都,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廈門特點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之路。 三十而立,跨越今又從頭;撫昔追遠,奮斗未有窮期。 從海防前線到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廈門與臺灣一衣帶水,最近的角嶼與小金門落潮時只有1500多米。改革開放的春雷和經濟特區建設的號角,使得廈門從兩岸對峙時期的海防前線一躍變為對臺工作的前沿平臺。 “在老廈門人記憶中,曾留下廈金海域的隆隆炮聲;而現在每年春節,廈門和金門兩地同時舉行的焰火晚會都吸引大量民眾觀看?!睋峤褡肺?,年過八旬的特區創業者、廈門市原市長鄒爾均感慨萬千。 廈門經濟特區因“臺”而設。30年來,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廈門始終立足“臺”字建設特區,利用“臺”字發展特區,圍繞“臺”字發揮特區優勢,致力對臺先行先試,持續創造了許多“第一”、“首次”“率先”的記錄。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為促兩岸“三通”屢創“破冰”之舉,率先開辟臺灣漁船??奎c,1997年海上貨輪直航臺灣,2001年廈金“兩門對開”實現了52年來的重大突破,迄今“小三通”超過500萬人次。設立了3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引進臺企3600多家。兩岸共建臺交會、海峽論壇、文博會等多個合作平臺。 總部位于廈門的廈華電子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巨虧,一度被暫停上市。在引入臺灣中華映管這個戰略投資者后,作為老牌國企的廈華“咸魚翻身”,于2010年5月恢復上市。臺灣中華映管入主廈華電子成為第一大股東,并全面負責廈華的管理經營,被稱作兩岸上市公司“重組融合”的經典案例。 “兩岸交流合作日益深廣,使廈金海域真正實現了兩岸同胞水乳交融的歷史性轉變。廈門已經成為臺灣在祖國大陸經貿最活躍、出入最頻繁、交流最熱絡、情感最親近的前沿平臺。”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說。 去年6月,國務院批準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并同意“發揮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擴大金融改革試點,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先試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目前,廈門已經規劃并加快建設了18平方公里的兩岸金融服務中心集中區,成立了凈資產達100億元的金源集團作為開發建設主體,截至今年10月底,已落地項目26個,在辦19個,在談184個。同時,制定出臺了加快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金融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 與此同時,廈門與臺灣金融服務業項目對接也有了新的進展,已有君龍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臺資金融機構落戶廈門,還有多家臺灣金融機構正與廈門市有關單位就共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等積極接觸、商談合作。 除了產業合作,打造兩岸民眾的共同家園亦成為廈門的自覺追求,被譽為兩岸“草根”嘉年華的海峽論壇已在廈門連辦三屆:從第一屆“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等8項具體方案”,到第二屆“促進兩岸航空運輸業發展的7項政策措施”等,再到第三屆“開放赴臺個人游等10多項惠臺舉措”,海峽論壇更趨務實,更加注重讓兩岸普通民眾共享“和平紅利”,得到的認同更多更廣,品牌效應日益彰顯。 迄今,廈門經濟特區已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成為臺胞進入祖國大陸人數最多的口岸之一;成為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經商、就學、置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廈門工作生活的臺胞達10多萬人。 |
- 2011-12-17廈門特區30周年:60座橋梁搭建幸福回家路
- 2011-12-15廈門特區30周年:廈禾路改造 10年拆遷10萬戶
- 2011-12-14廈門特區30周年:國企大腕 挺進全國500強
- 2011-12-12廈門特區30周年:“漂”在廈門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廈門特區30周年:廈門港打造東南國際航運中心
- 2011-12-09廈門特區30周年:文明城市 廈門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廈門特區30周年:從特區“升起”的省部級干部
- 2011-12-07廈門特區30周年:特區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