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鐘榕華/文 黃少毅 沈威/圖)上萬人受災、近千輛車輛泡水、大批廠房和店面被淹,還有5人因此死亡……5月16日那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給廈門造成了慘痛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令人遺憾的是,除了少部分商家和市民可以獲得保險賠償外,大多數企業和市民由于缺乏防災減損、轉嫁風險的意識,損失只能自己默默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5·16”特大暴雨已漸漸遠去,但廈門今年才剛剛進入雨季,臺風還沒有來,防汛備汛工作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市民和企業又該如何未雨綢繆,提前為自己準備好保護傘呢?為此,導報記者請教了專業人士,對企業財產和家庭財產的防災減損、投保、理賠進行了一番解讀。
遺憾
眾多廠房店面被淹報險的商家卻沒多少
邱小姐是何厝村一家婚紗服飾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在“5·16”特大暴雨中,該企業一樓廠房全部被淹,大量設備和存貨嚴重受損。讓邱小姐感到幸運的是,還好該企業投保了財產險,日前獲得了平安產險30萬元的預賠。
但并非所有受災企業都這么幸運。導報記者昨從廈門保監局獲悉,5·16暴雨后,廈門全市保險報案945起,估損金額65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車險報案就占了876起,估損5000萬元,相比之下,非車險報案只有69起,估損金額1500萬元。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商家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了。僅以這次暴雨的重災區———明發國際新城小區為例,除了上百輛車“泡水”外,該小區負一樓就有約百家店面被淹,經營者損失慘重。
“令人遺憾的是,相對汽車保險保障來說,企業和家庭對財產風險的防范、保障意識還不濃。”人保財險廈門分公司人士告訴導報記者,其實,廈門一家保險公司曾針對沿街店鋪推出小型商業綜合保險,保費低廉,然而投保的店家卻不多,此次暴雨也沒有接到報案。
“企財險主要集中在生產型企業,商業型企業較少,而這次受淹的很多是商業企業。”產險業資深人士黃小可說,在商業企業中,大商場的投保率較高,而個體店幾乎都不保,只有部分管理規范的連鎖店會投保;若是按企業規模來看,同樣是大型企業一般會保,小微企業投保率低下。
為什么企財險不受小企業待見?富邦財險一位人士分析,除了保險意識淡薄之外,還與小微企業自身財力有關,有的企業主會覺得保險費用是一項額外的支出,沒必要多此一舉。此外,保險公司在推廣策略上,也傾向于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的保費高、對其銷售成本較低,而對小微企業,保險業務員卻接觸得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