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受傷擱淺引廈門全城關注 24小時看護仍不治身亡
■延伸 廈漳泉將建立白海豚連保機制 廈門海域白海豚不足百只 生存環境讓它們“步步驚心” 廈漳泉將建立白海豚連保機制 廈門白海豚老多幼少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僅存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類哺乳動物。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管委辦主任呂日周介紹說,在中華白海豚的保護上,廈門早已做出行動。1997年,廈門建立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頒布實施《廈門市中華白海豚保護規定》;2000年,建立“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中華白海豚等保護物種為核心;2004年在火燒嶼建設瀕危物種保護中心;2008年建設“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和“鯨豚湖”以及鯨豚啟智樂園等。此外,近年來,廈門海域逐步減少海上養殖,嚴格執行伏季休漁,進行增殖放流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邊的海洋環境,使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環境得到改善。 但由于白海豚每三年才生一胎,繁殖率、生存率低,同時受不斷惡化的生存環境影響,這個家族有瀕臨絕跡的危險。據介紹,幾年前廈門海域白海豚的數量有約400只,現在越來越少,種群越來越不穩定,目前已不足百只,只有60-80只,而且多是年齡較大的白海豚,幼年的比較少。 生存環境“殺機四伏” “要讓白海豚停在這片海,愛上這座城市,維護海洋環境是根本。”海洋三所海洋珍稀動植物研究中心研究員祝茜教授指出,雖然近年來廈門的海洋生態環境已改善很多,但仍無根本性改觀,從本次擱淺事件可見一斑,白海豚體表的陳舊性傷痕也說明問題。 祝茜介紹說,目前廈門的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污染排放、海洋工程建設等都可能影響到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安全,如水下面有漁民設置的漁網,白海豚經過時易被漁網纏住,此次死亡的白海豚,被發現時身上就有不少被漁網割傷的痕跡。而施工設備產生的噪音和頻密往來船只的機械噪音、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都讓白海豚的生存環境“步步驚心”。此外,船只的螺旋槳也給白海豚帶來致命的殺傷力。 |
- 2013-06-07白海豚死于消化系統疾病營養不良 專家稱它太瘦了
- 2013-06-07廈門將有白海豚保護基金會 小心"毒魚"變佳肴
- 2013-06-07"白海豚灘涂擱淺"續 廈門將有白海豚保護基金會
- 2013-06-07"白海豚灘涂擱淺"續 廈門將有白海豚保護基金會
- 2013-06-07《拯救國寶白海豚》追蹤 白海豚“走”了
- 2013-06-07白海豚死于消化系統疾病營養不良 專家稱它太瘦了
- 2013-06-06擱淺小嶝白海豚死因 廈9種海鮮最常見易傷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