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輪車等禁行車輛也來“添亂”。
仙岳路一堵,周邊道路也遭殃。
1號“堵點”:
江頭中醫院路段
擁堵原因:兩大主動脈交會、500米內9個出入口、禁行車輛“添亂”
橫貫東西的仙岳路,與南北走向的成功大道,在中醫院附近交會。數據顯示,仙岳高架江頭段出口(西向東)的日均車流量為51689車次,有近77.35%的車輛從該出口下橋;仙岳高架江頭段進口(東向西)的日均車流量為57235車次,有近77.51%的車輛從該進口上橋。幾乎每天高峰期,交通滯留現象都要在這里上演。
記者在現場數了一下,仙岳路從東向西的中醫院路段長500米左右,不過,通往仙岳高架和成功大道、中醫院、祥店、薛嶺社等處共有9處道口。有一種說法:這里一旦發生事故,馬上開始擁堵,像一盤死局,解都解不開。
“中醫院門口馬路有十七八個車道,堪稱全廈門最寬,為什么還會堵?”車主張先生分析說,成功大道下橋進入仙岳路的車輛密集,需要一個比較寬的匝道口作變道緩沖區,偏偏這處匝道口的變道緩沖區域十分狹窄,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和事故,“嘴巴大脖子小,不哽住才怪!”
此外,各種遭禁行的非機動車輛也來“添亂”——記者在現場看到,電動車、三輪車穿行機動車道,有的甚至直奔仙岳高架橋。今年9月底到10月中旬,仙岳路上涉電動車的交通事故近50起,約占交通事故總數的58.23%。
2號“堵點”:
武警支隊高架橋段
擁堵原因:商圈車流多、車輛亂變道加塞、匝道事故多
記者發現,島內十10大擁堵路段排行榜中上榜次數最多的,要屬仙岳高架武警支隊路段。
這個路段的堵點同樣在匝道口——上下高架橋的匝道口附近是嘉禾路,不遠又是SM商圈,在地面車輛趨于飽和的情況下,源源不斷的車流從高架橋下來,加上公交車站就在下橋口的300米處左右,一到下班高峰期,公交車就直接排隊到下橋口,匝道口上的車主只能拉起手剎等待。
“如果公交車站遷移一段距離,高峰期或許就不會堵到匝道口的車流。”家住附近小區的一名車主建議。
上不了,下不去,于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據統計,80%的交通事故發生在武警支隊上下匝道口附近,主要原因是車輛在通過匝道時,未按規定車道排隊上下橋,隨意變道、加塞,結果造成“小事故、大堵車”。
此外,仙岳高架武警支隊路段還有一個“先天性障礙”:上下匝道處橋面上結構較低,遇到強降雨就積水。今年的幾場強降雨,記者在現場看到,積水超過30厘米時,車輛就幾乎無法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