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僑鄉文化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百年前陳嘉庚傾資辦學,集美校友遍布世界各地,集美籍僑胞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 1983年以來,集美區共接待海外鄉親、校友上萬人次;組團出訪40余批赴海外聯誼;成功舉辦集美海外華裔子女冬(夏)令營8屆和南洋大學舊時光回顧展;熱心幫助海外僑胞回鄉謁祖省親100多批次;牽線搭橋促成由集美華僑投資創立了廈門市首家“三來一補”僑資企業,促成區內大、中、小學與國外中、小學校開展交流合作,促成集美區與法國卡瓦萊河市的友好交往和兩地經濟、文化、藝術的交流。 集美區僑聯成立50年來,還致力于加強僑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后編輯出版了五本專著:《情瑩鄉國——集美區華僑賢達輯錄》、《循履嘉庚業跡——陳文確、陳六使家族傳略》、《集美區僑聯志》、《凝固的旋律——集美特色僑房集萃》、《集美僑聯50年》等,進一步傳承、發揚了嘉庚精神和僑鄉文化。 專訪 家鄉巨變令人驚嘆 ——訪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副會長、馬來西亞檳城中華總商會執行顧問李雅和
“我爸爸是上世紀20年代到馬來西亞的,當時做的是碼頭工,很辛苦,我是兌山李姓的第21代。”70歲的李雅和先生滿頭銀發卻目光矍鑠,他有很多頭銜——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副會長、馬來西亞檳城中華總商會執行顧問、慈善基金信理、拿督,以及集美區僑聯永遠名譽主席。此次為了紀念集美區僑聯50歲生日,他特意從馬來西亞飛回集美。 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城的他,祖籍是集美區后溪鎮兌山村。他還記得自己1986年第一次回到兌山,故鄉還很落后,“家里只有一個電器,就是一盞電燈。” 和很多海外宗親一樣,李雅和雖然身在國外,卻心系家鄉。1986年,42歲的李雅和以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署理會長身份第一次回到故鄉,村里人帶他去看兌山的金鞍山寺,這個寺廟已經600多年歷史,可惜在一次雷電中被擊毀,只剩下四根柱子了。看到損毀的寺廟,李雅和立即回到馬來西亞,召集海外僑胞捐贈,重建金鞍山寺,第二年,金鞍山寺便翻修建成。 此后,李雅和多次率馬來西亞兌山李氏族親回鄉謁祖省親,還集資捐建兌山小學教學樓等家鄉的公益事業。 時間過去了幾十年,和“只有一盞電燈”的過去相比,家鄉的經濟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李雅和感嘆說,“以前是我們給老家的小孩紅包,現在變成這里的親戚招待我們,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身為集美區僑聯永遠名譽主席,李雅和想做的還有很多,完善兌山李氏族譜便是他的一大心愿。“因為各種原因,族譜中許多海外資料不完全,特別是臺灣,遺漏很多,希望能和族親一起努力,完善家族歷史。” |
相關閱讀:
- [ 11-23]集美火車站未來不通火車 將變身最具集美特色的交通樞紐
- [ 11-23]廈入選全國低碳城市十強 福州也在十強之列 集美擬斥4.2億改造老火車站
- [ 11-23]集美火車站未來不通火車 將變身最具集美特色的交通樞紐
- [ 11-23]集美擬斥資4.2億改造老火車站 建成后變交通樞紐
- [ 11-22]集美10歲男孩放學后玩耍迷路 邊防民警巷中找回他
- [ 11-20]全球華僑華人籃球賽在集美開戰 比賽免費對外開放
- [ 11-20]籃球“小鮮肉”今天在集美比拼 五大洲9支隊伍參加
- [ 11-20]集美天馬山山坡著火 消防趕來撲滅火勢并未蔓延
- [ 11-19]集美區政府投入4.2億元 助集美火車站改頭換面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