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很多人抵抗力下降,病毒、細菌趁虛而入,最容易“中招”的是兒童。最近我市各大醫院兒科門急診爆滿,因發燒、腹瀉來就診的孩子絡繹不絕,而家長疏忽導致孩子用錯藥的事也時有發生。專家提醒,面對各種感冒藥、退燒藥、止瀉藥等,家長一定要多加留心,遵循“五正確”原則,確保用藥安全。 正確的適應癥 “是藥三分毒”,不少藥物在幫助解除病痛的同時,也會或多或少損及肝腎。市婦幼保健院李云送藥師表示,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善,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保護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藥一定要有明確指征才用,千萬不可濫用。 以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為例,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只有約10%由細菌引起。對單純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就不要用抗菌藥,否則不僅不能治療疾病,還可能因藥物濫用而導致細菌耐藥,以后真正需要用抗菌藥的時候效果反而不好。 正確的劑量 李云送介紹,在兒童用藥方面,最易發生的不良事件是劑量錯誤。在美國,FDA采取多種措施保證兒童用藥劑量的準確度,但我國仍缺乏相關措施,家長也不夠重視。有些家長治病心切,認為藥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便隨意加大劑量;有的人病情好轉,又經常忘服、漏服藥物;有的家長因粗心或焦急沒有仔細看說明書,不小心用錯了劑量。 李云送表示,藥物服用劑量是通過長期臨床試驗和可靠的理論依據制定的,隨意更改劑量不僅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往往還會造成不良后果。藥量過大,可能引起中毒;藥量偏小,達不到治療效果,甚至產生耐藥性。特別是一些非處方藥,說明書在兒童用量一欄標識為“酌減”,一定要咨詢專業醫生或專業藥師,不要想當然地自行用藥。 正確的給藥時間 對于飯前或飯后服用,大部分藥物無特殊要求,但有些藥物有嚴格要求。“比如,抑酸劑、保護胃黏膜的藥物要在飯前服;大部分的抗菌藥物空腹服用吸收可能效果更佳。為了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激素類藥物一般宜早晨8點-10點服用。所以,服藥時間最好咨詢專業藥師。”李云送說。 正確的給藥途徑 要根據病情選擇合理的用藥途徑,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靜注。” “我們常聽家長說‘打點滴比吃藥見效快’,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李云送解釋說,從藥物被吸收到發揮作用的速度來看,注射確實比吃藥見效快,但注射給藥,尤其是靜脈注射時,藥物直接進入血管,雖然見效快,但是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往往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在基層醫院,急救設施不完善,一旦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因搶救不及時導致嚴重后果。相對于注射給藥,口服給藥吸收慢,不良反應相對較輕,用藥安全系數更高。注射和吃藥都是治病的一種手段,究竟采取哪種方法治療,應由醫生根據藥物的類型、疾病的性質和病情來選擇。 正確的存儲 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藥品都可以儲存在冰箱里,但是,說明書明確標明于2℃-8℃貯存的藥品必須放在冰箱貯存;有標明避光的藥品,不宜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藥物分解而失效甚至產生毒性。 鏈接 服藥前后少吃水果和蔬菜 除了“五正確”原則,李云送藥師還提醒家長:服藥時不宜用濃茶、牛奶送服,因為藥物可能與茶中的鞣酸、牛奶中的鈣形成復合物,不利于吸收;服藥后不能馬上躺下,因為一些膠囊易粘在食管中,造成食管炎;服藥完不能馬上運動,藥物吸收需要一定時間,若服藥后馬上運動,可導致胃腸血流減少;服藥前后少吃水果蔬菜,因為果蔬中含有一些酶,可能與藥物直接反應,影響藥效。 |
相關閱讀:
- [ 01-03]元旦假期兒科門診爆棚 腹瀉、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
- [ 08-08]醫院一個月四個辭職 兒科醫生為何“壓力山大”
- [ 04-15]廈門:包得嚴實還開著暖氣 3個月寶寶被捂死
- [ 03-29]200多名醫生應對廈門市百萬名兒童 兒科醫患沖突頻發
- [ 03-29]廈門奇跡寶寶轉院后首次見家人 姨媽從家里趕來探望
- [ 03-27]廈門第一醫院醫患沖突三天四起 多發生在兒科醫院
- [ 02-28]福州中醫院兒科等入選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 [ 01-12]廈門兒科醫生缺口巨大 千名兒童僅配0.23個兒科醫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