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這是航運業近百年來“最差時代”,負運價、虧損成為常態;同時,這也是航運業“最好時代”,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及“一路一帶”帶來了發展的良機。 昨日,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2015廈門國際航運金融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與會業者表示,要想在這個好壞交織的時代趨利避害,就要看航運企業的功夫高低了。 負運價和虧損成航運業常態 “航運進入了最差的時代。”昨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用三句話概括了目前航運的常態:運力持續過剩、運量增長緩慢、運價低位徘徊。 張頁解釋說,過去的一年,航運公司頻頻虧損,在激烈的競爭中甚至出現了負運價,進入2015年后,依然沒有開個好頭,形勢相當不妙。“預計2015年依舊會呈現租家市場,貨主對市場的操控能力較強。”一份中船聯海運公司的預測報告也顯示,今年國際航運市場仍然不樂觀,存在波動因素。 不過,在張頁看來,目前亦是航運業發展的最好時代。他解釋說,中國政府對航運業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航運也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其中,各方重視的‘一路一帶’真正實現還需要航運物流的支撐。”張頁舉例說,航運仍是最值得依賴的渠道,一船30萬噸的運力,相當于3萬輛汽車的運輸能力。 廈門要避免淪為途中“風景” “目前航運業已進入聯盟時代,國際四大航運聯盟占據90%以上運量。”張頁認為,接下來聯盟時代將帶來國際監管聯盟時代,并帶動整個航運業“去品牌化”,過去航運企業讓大公司享受特殊待遇,今后則要服務好中小企業。 聯盟的另一個影響是“運力擴大化”:運價低導致航運公司追求降低單箱成本,把船不斷搞大,搞大后無法滿載,就形成了聯盟,聯盟的形成又進一步創造了大船時代。“不過,‘一帶一路’會改變大船時代。”在張頁看來,“一帶一路”代表的是區域性經濟,而大船并不適合區域化的航運需求。數據也證明,區域性運量正在增長,已經從28%上升到了去年底的35%。 張頁同時坦言,雖然“一路一帶”前景廣闊,但航運業千萬不能自娛自樂、自我感覺良好,因為自己看重的不一定是別人歡迎的。“廈門要建成航運樞紐城市和服務中心,就要研究需求,知道能留住什么。”張頁特別提醒說,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樞紐城市中,廈門其實處于中間地帶,如果處理不好,容易被當成是途中的風景,走過路過,卻沒有東西放下。 |
相關閱讀:
- [ 01-12]“海峽號”4月起增加閩臺航班 每天均運行
- [ 11-14]福州港務集團推進集裝箱泊位一體化整合
- [ 10-14]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 福建企業如何頂住“暴風驟雨”
- [ 09-08]助推現代航運業發展廈門航交所使命在肩
- [ 08-27]廈門急需航運高級人才 50萬懸賞一年多來11人報名
- [ 08-27]廈門港攬才最高補50萬 6年計劃引進航運人才600名
- [ 08-10]東南航運中心總部后年將建成 年內臺車輛或可入廈
- [ 07-11]航運中心46分鐘內連續數度停電 海關報關受影響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