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交通擁堵是典型的“城市病”,困擾著許多城市,尤其是人流、物流、車流龐大的發達城市。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樣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如何為城市治堵,已經成為各方關注的問題。
今年市兩會上,探索交通擁堵的解決之法,再一次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城市交通,與每位市民緊密相關。(資料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袁舒琪)通過一組數據,便可以對廈門城市交通的現狀一目了然:廈門機動車總量已于2014年年中突破110萬輛,小車保有量突破68萬輛,小型汽車月增量約在1.3萬輛左右。
龐大的車流背后,卻是極其有限的道路資源——大量機動車集中在地域并不廣闊的島內,兩相對比,交通壓力不可謂不大。
那么,怎么利用有限的道路資源,最大限度地擴充道路容量,成為交通管理者為城市“治堵”面臨的第一大問題。
事實上,交警部門也是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努力的:去年12月1日,全市恢復了監控交通違法記分,就是在用法律強制手段,規范車主文明駕駛,以求達到解放部分道路資源的目的——過去,因為交通違法行為頻發,道路資源無形中被擠占浪費;之后,交警部門又對全市的道路限速進行統一排查,對部分低限速路段進行提速,部分未完善限速的路段被重新審核制定標準,此舉也是為了在保證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路段吞吐量、道路通行率,減少不必要的擁堵。
不過,治堵是項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全改善,所以即便多項舉措同時實施,高峰期交通擁堵現象依然時有發生。治理城市擁堵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支招】
張玉生(市人大代表、廈門仲裁委員會副主任)
電動自行車應嚴格禁行橋梁隧道
在張玉生看來,疏導城市交通擁堵,不僅要宏觀調控,更要從細節入手。他說,馬路上穿行的電動自行車,就是影響交通的一大不穩定因素。“禁行區域違章開,未禁行區域胡亂開。”
因此,張玉生指出,對電動自行車上路要更加嚴格監管,禁行區域如橋隧、部分主次干道,都要嚴格實施禁行,建議交警部門對違反禁行規定的行為加大懲處力度。
楊行健(市政協委員、集美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建議“綠色出行”,提倡“大公交”體系
楊行健建議,要在廣大市民中倡導減少駕車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保持道路暢通,從根本上來說,需要提高市民‘綠色出行’的意識。”
而要實現這一點,除了多宣傳、多引導,首先要有暢行的“大公交”系統作為保障。楊行健指出,完善公共交通服務是當務之急,如果能加大這方面的投資,使公交線路覆蓋更大區域,市民覺得乘坐公交車快捷方便,就會逐步被引導至利用公交工具出行。這個方法能有效解放道路資源。
【聲音】
吳榮華(市民):城市要治堵,要提高車主的文明素質。我也是一名車主,我在行車時發現,亂加塞、亂變道的現象擾亂了交通的正常通行,增多了事故的發生率。因此,車主要從自身做起,大家一起努力讓道路更順暢。
傅名易(市民):同集路原來主道限速60公里/小時,輔道限速40公里/小時,最近調整成全程限速在30公里至40公里/小時,這給我們上班族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不開快車、注意行車安全很有必要,但有時路面明明很空,車速卻提不上去,希望有關部門對這一問題加以關注。
【回應】
繼續完善 全市道路標識標線
治堵,優化道路交通組織,依然是交警部門新一年的重點“發力”方向。記者近日從市交警支隊設施處了解到,標識標線完善、管理問題,將成為交警部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交警部門將繼續傾聽民意,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及時勘察、反饋,確實存在問題的,將立即進行整改。
此外,交警部門對道路標識標線不統一的“源頭”也將給予重視。相關負責人透露,如今,廈門不同道路的標識標線是分別由不同路權單位和設計單位管轄和設計的,標識設置規范不統一的亂象由此而來。今年,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全市標識標線有望進行統一設計、統一設置,這樣就能避免多頭設計帶來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