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是近現代中西多元文化薈萃的微型城區。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林曉云 圖/劉東華)
目標
按照“文化社區+文化景區”的定位,將鼓浪嶼建設成高尚、優雅、精致的世界級文化藝術名島,成為“美麗廈門”的精華版。
任務
進一步明確鼓浪嶼整治提升的核心價值,通過共同締造,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做、一起看、一起評,讓全市人民共同參與整治提升進程,共同享有發展成果,實現以人為本的包容性發展。
成效
整治尊重民情民意
逐步恢復舒適環境
“整治以后,音樂之島更美了。”鼓浪嶼整治提升監督員、鼓浪嶼申遺顧問、原市文化局局長彭一萬說,鼓浪嶼是近現代中西多元文化薈萃的微型城區。
他說,經過一年半的整治提升,鼓浪嶼體現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尊和文化自強。“鼓浪嶼很美,而且還把美學融入了生活,這里除了是音樂之島、鋼琴之鄉,還是藝術之島。”他說,“鼓浪嶼音樂廳我常去,前不久剛去聽了以色列音樂周,家庭音樂會我也常去。”
鼓浪嶼的整治提升注重品位,用彭一萬的話來說是“三品皆有”,即品位高、品格雅和品牌響。他建議,鼓浪嶼可以開發西北地段,興建博物館吸引游客。
“鼓浪嶼正在申遺,城市管理難度非常大,用法律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是最好的手段。”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鄭一琳表示,鼓浪嶼面臨的四大任務中,除了提升文化品牌、依法治理及保持綜合整治的常態化常效化外,還將為歷史風貌建筑、自然資源建立一個平臺,推動資源整合提升。
在島上生活了40多年的柯乃分說,鼓浪嶼的整治提升很重民情、民意。“我是志愿者,也是監督員,要恢復鼓浪嶼舒適的生活環境,就要禁止燒烤,減少噪音擾民,倡導文明旅游。”他說,現在大家看到了成效,心里都很高興,原來島上缺醫少藥看病難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
美麗風景是鼓浪嶼的招牌。
舉措
15個“共同締造”項目
七個已進入實施階段
2015年,鼓浪嶼街道締造辦初步擬定15項締造項目,包括開展“垃圾不落地琴島更美麗”、“網格醫生”等常態服務活動,同時,建設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志愿者驛站”、“姐妹互助社”等利民場所,安裝防盜門、陽光晾曬等惠民設施,改造閑置空地、衛生死角為“社區園圃”,以及引導居民自發組織,共建清幽小院,目前有7個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
●環保社區
圍繞分類收運、商家自律、居民行動、游客參與,逐步在全島推行垃圾分類,同時以龍頭社區為重點打造“環保社區”。
●貼心服務
加強長壽園的服務功能,掛牌成立“內厝志愿者驛站”、“內厝黨群之家”,由醫生、護士共同組成服務團隊,進入龍頭、內厝社區提供入戶診療、健康評估、慢性病隨訪、健康體檢等服務,同時開放街道網絡信息平臺,供醫生床邊錄入及查閱健康檔案資料,把保健醫生送到家。
●美化環境
“清幽共筑小院”將改造閑置荒地,優化為集生態、休閑、健身為一體的居民公園。同時,加大對市政道路、路燈管網、環衛設施、園林綠化等的改造和投入。
回顧
15處社區園圃
綠化面積千平方米
去年9月至今,街道開展“垃圾不落地琴島更美麗”活動,并由街道牽頭、商家出資組建了鼓浪嶼商家聯盟保潔隊,配合環衛工人清掃。此外,還在全島種植了社區園圃15處,種植面積約1000平方米。
●引導居民組成綜治巡查員隊伍和志愿者隊伍,走街串巷督促商家做好門前三包、倡導游客文明旅游。
●構建以職能部門為主,商家保潔隊為補充,熱心居民參與、游客積極配合的環衛新機制,喚醒社會責任,深化共同締造。
●持續進行的“社區園圃”行動,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發動居民、群眾、商家參與社區自治,利用島上房前屋后、邊角地帶、裸露地塊進行園圃種植,在實現全島美化、綠化、彩花、香化的同時,整體提升社區和旅游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