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深夜,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急診室打響。這邊,天氣變化讓許多孩子感冒發燒,著急的家長連夜扎堆往急診室跑;那邊,救護車疾馳而來,送來受傷流血的年輕人、突發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甚至還有醉鬼撒著酒瘋被攙扶進來,把地板吐了一地……
無數的情緒都在一間間不大的急診室里發酵、膨脹——有時是不安、焦慮,有時是如釋重負、心存感激。當然,也有一些不太和諧的插曲——有的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或高聲質問,或惡語相向。而此時,醫生護士往往正忙于處理患者,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
夏天,不僅身體易生病,情緒也易“發燒”。此時尤其需要醫患雙方增進理解,共同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病人及家屬的焦慮,醫生應充分理解;醫生的難處,病人及家屬也不能視而不見。
深夜,本報記者陸續走進廈門各大醫院急診室,關注夏日發生在醫生和患者身上的故事。
我們還開通“醫患留言板”,無論您是醫務人員還是病人、家屬,無論是愉快還是不快的經歷,都可以撥打本報熱線告訴我們,我們將選登在本欄目中。
第一醫院兒科重癥室,醫生用病床檢測儀器檢查不能搬動的兒科重病患者。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何無痕 實習生 林桂楨 圖/本報記者 黃曉珍)經過一路疾馳,救護車停在急診大廳門口,“讓讓!請讓一下!”車門一打開,醫護人員迅速抬著擔架往急診搶救室跑去,家屬緊隨其后。此時,急診搶救室的自動門已經提前開啟,直到病人進入后才緩慢關上。短暫幾秒的慌亂氣氛,在這扇門關閉后瞬間消失,但不消多時,兒科急診室傳來孩子此起彼伏的啼哭聲……
對于急診室的工作人員來說,這里的深夜不曾真正寧靜過。前日深夜至昨日凌晨,本報記者來到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驗夏夜的急診室里,那些沒有硝煙的戰役。
據了解,僅昨日凌晨0點到早上8點,第一醫院急診室就接診了200多個病人。
兒科急診室的護士進行預檢分診。
第一醫院新生兒救護中心,護士夜間照顧新生兒。
場景1
昨日凌晨0點
不合理請求遭拒,男子猛甩病歷卡揚言投訴
“寶貝不要哭啦,阿姨陪你來玩個游戲好不好?”前日深夜11點,護士許小瀾一邊安撫著不停掙扎的小朋友,一邊熟練地在幾秒之內迅速檢測好孩子的脈搏、血氧和血糖?!澳憧?,這個游戲很簡單是不是?”檢測之后,她取下了夾在孩子手指上的脈氧儀,哭聲停止了。“體溫39.1℃,脈搏160次/分鐘,請在旁邊登記孩子的基本信息,然后在大廳看屏幕等待叫號?!彪m然口罩遮住了許小瀾的口鼻,但從微笑的聲調里卻能感受到她嘴角的上揚。
由于最近孩子放暑假,兒科急診室的病人數稍微比前兩個月的“旺季”少了一些,但這個夜晚,許小瀾還是忙得顧不上喝口水。作為護士,她要負責對患兒進行預檢分診,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安排就診時間,工作了5年,她對這一套流程已經駕輕就熟。
在記者蹲點采訪的時候,許小瀾每次休息時間從未超過3分鐘,除了要進行分診,她還要應付各種提問——“請問你這有賣退燒藥嗎?”“掛號怎么掛?”“哪里有賣水?”
昨日凌晨0點,一位沒帶孩子過來的男子,執著地要求許小瀾給孩子開藥,在被數次拒絕后,這名男子猛甩病歷卡,情緒失控:“信不信我告你!”隨即憤怒離去。隨后,急診室突然出現了短暫的平靜,不過,許小瀾連失落都沒有太多時間,1分鐘后,一位面色潮紅的寶寶被焦急的媽媽抱上分診臺?!皩殞気p燒,脈搏143次/分鐘,有咳嗽嗎?”許小瀾很快給孩子做了測量。
昨日凌晨1點,許小瀾的值班時間結束。“渴死了,渴死了!”許小瀾摘掉口罩,露出被遮住的笑臉,“下班啰!”
護士為急診病人檢查。
第一醫院兒科急診室,護士忙個不停。
場景2
昨日凌晨0點20分
5分鐘照顧7個病人,像打仗般的工作是常態
昨日凌晨0點20分,聽到救護車的聲音,護士黃嘉嫻立刻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急診搶救室的自動門已經打開,她快步走到門口,一位坐在擔架上的老人家正被幾位護工合力抬進?!胺旁谶@里。”她指著一張空置的床位。老人坐好后,黃嘉嫻一邊問:“老人家原來有什么病嗎?高血壓什么的有嗎?”一邊嫻熟地開始監測心電圖的準備工作,迅速地把儀器上的夾子夾到老人身體的相關部位。
1分鐘時間,黃嘉嫻已大致清楚老人的情況。原來,這位老人已經75歲,半夜突然喘得厲害,心律變快,急忙送醫。
“血壓正常?!?黃嘉嫻量完血壓,又立刻進行抽血。突然,家屬驚叫:“心電圖數值怎么升高了?” 黃嘉嫻忙查看數據,說:“現在情況很穩定,不用太擔心?!?/p>
“小黃,這里有個醉酒的患者?!秉S嘉嫻聞聲一看,不知何時又來了新患者。隱隱的酒氣開始散發到搶救室內?!安灰o,要吐的話這有袋子?!秉S嘉嫻立刻小跑過去,準備監測心律。這時,她還惦記著另外一位患者,隔空朝同事喊話:“把旁邊的這個女生送五樓?!?/p>
短短5分鐘內,黃嘉嫻馬不停蹄地照顧了7個病人。不過,對于工作了9年的她來說,這樣像打仗般的工作是每天的常態?!拔乙呀浟晳T啦!”黃嘉嫻告訴記者。話音剛落,她就匆匆跑去另一個床位查看病人。
場景3
昨日凌晨1點
病人家屬希望手術插隊,醫生耐心解釋
昨日凌晨1點,新來的急診病人變少了,但角落里的一場對話卻漸漸放大音量。
“醫生,你們能盡快動手術嗎?我們家屬真的很著急!”
“不好意思,我們這邊的手術安排早就預定滿了,目前只能排到下周四,但不能保證下周四一定能動手術,因為排隊的人太多了。”
與家屬對話的是骨科主治醫師“劉劉”,前晚11點,一名67歲的老太太剛從上海轉院,被救護車從機場送來,據了解,她在上海旅游期間不慎摔倒,導致髕骨骨折,在上海接受初步治療后,趕回廈門做進一步治療。
“我媽年紀大了,能不能先幫我們安排手術???”音量進一步增大,家屬明顯著急起來。面對幾位家屬的“包圍”,“劉劉”解釋說:“大家的命都是命,我們絕不會故意耽誤任何一個人的病情,只是客觀條件擺在這里,手術確實都約滿了,我們只能按順序來排?!?/p>
最終,面對“劉劉”的耐心解釋,家屬的情緒慢慢平復。事實上,今年32歲的“劉劉”已經多次經歷這樣的情況,也有了自己的處理方法,“我們也理解家屬的心情。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只能把患者的病情實事求是地解釋給家屬聽,也把治療方案用最易懂的方式告訴他們,盡量讓他們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