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專家帶你看廈門”活動昨日展開,市民分兩路逛鼓浪嶼
洪卜仁在慈勤女子中學舊址講解。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歷史上,鼓浪嶼發生了許多維護婦女正當權益的創舉,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鼓浪嶼申遺的亮點。申遺要有載體,島上的遺址就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洪卜仁在慈勤女子中學舊址前這么說道。
作為廈門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普及宣傳活動周配套活動之一,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聯合組織的“社科專家帶你看廈門”活動昨日展開。45名報名參與活動的市民,在廈門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市社科聯顧問林聰明和廈門地方志編審、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洪卜仁的帶領下,分兩路逛鼓浪嶼。
【女性受教育】
鼓浪嶼是女學最興旺地方之一
慈勤女子中學培養出多位名人
位于漳州路18號的重點歷史風貌建筑,是慈勤女子中學舊址。學校早期是廈門女子師范學校,創立于1905年,培養了林巧稚、黃潛(墨谷)等著名女專家、女學者,是閩南才女的搖籃。1927年,學校因經費拮據,面臨停辦的危險。緊急關頭,愛國華僑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黃奕柱接辦這所學校,并改校名為“慈勤女子中學”。此舉是為了紀念他的母親蕭太夫人,她在逝世后私謚“慈勤”。著名女作家、《延安頌》的歌詞作者莫耶就是從慈勤女子中學走出來的。
洪卜仁介紹,過去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但以前的鼓浪嶼卻是全國女學最興旺的地方之一。早在19世紀70年代,鼓浪嶼就有女子學校,女子從那時開始有受教育的機會,這在全國都走在前列。毓德女子中學和小學也是廈門女性早期接受教育之地。1923年,廈門鼓浪嶼救世醫院創辦的護士學校,也是廈門女性接受教育,走向社會的教育基地。
【反纏足運動】
反纏足組織在鼓浪嶼成立
在中國近代史上屬第一個
1874年,廈門戒纏足會在鼓浪嶼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反纏足組織。洪卜仁說,纏足陋習給婦女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廈門的放足運動開始較早,戒纏足會成立后,第一次集會時,簽名加入的婦女有40多名,到1891年超過1000人。戒纏足會組織成員到處演講、宣傳,不僅影響閩南地區,也影響到臺灣地區,臺灣的“天足會”就是在其影響下成立的。
洪卜仁說,過去認為中國婦女最早得以從纏足中解放,是因為康有為呼吁和倡導的不纏足運動。事實上,鼓浪嶼的婦女不纏足運動還要早上好幾年,在全國也是最先的。
【婢女救拔團】
不到10年收容婢女超300人
積極推動根除舊社會蓄婢陋俗
辛亥先驅許春草于1929年倡議成立的中國婢女救拔團家喻戶曉。這場舉世矚目的婦女解放運動震驚了世界,當時的“國聯”曾專門派人訪問過這一組織。鼓浪嶼筆山路17號是許春草的故居春草堂。
奴婢制度是封建社會最為悠久的惡俗。舊時,許多窮人家女兒被迫淪為婢妾,主人將她們當成奴隸牛馬役使,甚至作為泄欲的工具,命運非常悲慘。當時閩南地區的財主、富紳家大都蓄養婢女,這種惡習也被帶到鼓浪嶼。中國婢女救拔團自成立至解散前后雖不到十年,但收容婢女不下300人。這項史無前例的創舉,對根除舊社會蓄婢陋俗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883年,鼓浪嶼鹿耳礁還建立了專門收養被棄女嬰的憐兒堂,當時女嬰經常被遺棄或者虐待。憐兒堂的設立,救助了不少女嬰,促進社會各界對溺嬰、棄嬰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