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俗活動 激發傳統民間信仰
2016-04-10 10:44:22? ? 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集美大社元宵刈香巡街活動 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 兩位先賢 曾攜手修繕 集美文史資料中登載:“說起廈門本土的神祇,不能不說到真異大師孫應。作為島內外孫姓祖佛,不僅禾山五通村、高林村、集美孫厝村和同安的梧侶村、后宅村、柑嶺村、汀溪奎武岫及安溪泰湖巖,就連金門的湖井頭祖師公廟也供奉著真異大師”。 孫應是南宋孫厝人,他在廈門的祖廟,位于孫厝村樂安南里128號,也就是云龍巖廟。孫應是何許人?史料是這么介紹他的:“少小聰穎,即異儕輩,不茹葷、不受室,長大后皈依佛教,尋師訪道,至安溪縣長坑大眾山創立泰湖巖禪寺,弘法授徒說謁,為周邊民眾治病,解民眾之疾苦,進京為宋太后治愈頑疾,賜爵不受,皇帝敕封“真異大師”,明皇又追賜“惠應大師”;九十七高壽升化,香火返回故里孫厝云龍巖,又由云龍巖薪傳同安、廈門、金門、臺灣、東南亞各國,善信眾多,香火鼎盛?!?/p> 說起云龍巖的歷史,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和孫炳炎先生。他們與云龍巖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是上世紀兩次攜手修繕和重建,讓人記憶猶新而傳為佳話。 “陳嘉庚的母親是孫厝人,孫應祖師的藥方曾為陳母治愈疾病,嘉庚先生對孫應祖師的靈圣深信不疑。”孫厝云龍巖管理會主任孫永吉說,始建于明初的云龍巖,數百年間都有修葺。1927年,巖廟經歷滄桑破損不堪,急需修繕時民生竭蹶,資金一時難于籌措,嘉庚先生聽聞后,慷慨解囊,從新加坡匯來巨資,委托孫厝其表親孫老本主持“云龍巖”修建工程,終不負眾望,得以修復一新。 1956年,巖廟結構風化腐蛀,必須重建。孫永吉說,當年,適逢孫厝鄉賢、旅居新加坡的愛國僑領孫炳炎進京參加國慶后回鄉省親,目睹其狀,帶頭捐資,家鄉僑群鄉賢,紛紛解囊,為祖巖重建添磚加瓦。“這個修繕工程頗具規模,并委托當時已回國定居集美的嘉庚先生做監理,他常常臨場督察巡視。在當時原材料極其緊缺的情況下,嘉庚先生指令其侄兒陳仁杰承辦,工程如期竣工?!?/p> 如今的“云龍巖”,展現了濃郁的嘉庚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蔚為壯觀。孫永吉向記者細數著廟宇里的瑰寶——“剪瓷雕”、“檐山頂”、“燕尾脊”、楹聯墨寶、石雕木刻、前庭門柱處的雙石獅,前殿的一對古拙雕龍石柱和拱樑上的兩對獅、象木墊斗,廟中的透雕八仙蟠龍青石柱等等。 “惠應大師信仰文化中所隱含的思想,特別是護國佑民、甘于奉獻、不求回報,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睂O永吉說,孫厝人在惠應大師的熏陶下,民風質樸,勤勞勇敢,樂善好施,甘于奉獻。 【記者手記】 提煉精華 加以弘揚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冬)采訪的這四座宮廟,常年香火鼎盛。如果遇到特殊日子,八方信眾紛紛組團前來請香,宮內外那是人山人海。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從古至今,這些神祇的故事在流傳,信仰在延續,信眾在一跪一叩首間,進行自我反省或是接受精神洗禮。慈悲、感恩,在這樣的儀式中灌輸給每一位信眾,又經他們傳播得更遠。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老人還是兒童之中,信俗文化都具有影響力。我們應該做的,是從中凝練提取出最精華的部分,加以弘揚。尤其是在目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背景下,發揚好民間信俗文化,更應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正確的引導。
|
相關閱讀:
- [02-23] 廈門注重本地文化傳承 兩大元宵民俗長盛不衰
- [02-21] 兩岸千余民俗人士齊聚廈門 辦文化節弘揚慈濟文化
- [02-22] 廈門:湖里薈萃兩岸民俗文化 開啟元宵歡樂派對
- [02-24] 廈門“裝甌”民俗猶在 制作技藝“偷懶”有新形式
- [02-26] 民俗與宮廟:城鎮化道路上難以割舍的“鄉愁”
- [04-07] 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明開鑼 賞民俗逛旅游集市
- [02-22] 廈門:湖里薈萃兩岸民俗文化 開啟元宵歡樂派對
- [02-22] 廈門光明志愿者陪游客鬧元宵 感受元宵民俗文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