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的湖濱長途汽車站。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實習生 曾一鑫)一個車站,一代人的回憶。昨日,本報推出專題報道《別了,我的老車站》后,勾起許多人的懷舊之情。市民謝先生說,曾經,湖濱長途汽車站是進出廈門的第一站,歷史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這個地標式的建筑,也將隨著時代發展退出歷史舞臺。
離閉站不到1個月,湖濱長途汽車站內依然井然有序:進站、候車、檢票、乘車。記者看到,前臺上擺放著一摞摞的通知,寫著“湖濱長途汽車站搬遷公告”。這幾天,遇到乘客詢問,工作人員總會耐心解答。
昨日上午,市民陳曉拎著一堆行李前來坐車,得知湖濱長途汽車站停運的消息時,她有些驚訝。陳曉告訴記者,那是2009年,她獨自乘坐4個小時的大巴,從家鄉龍巖來到了廈門。對她而言,湖濱長途汽車站不僅是她到廈門的第一站,也是來廈生活的第一站。如今雖然動車開通,回家更方便了,但只要行李多,她仍舊選擇乘坐客車回家。
7歲時,黃慧跟隨父親來廈門生活。當時父親一手牽著她,一手拎著行李,踏進了湖濱長途汽車站,她的童年在那一刻有了關于湖濱長途汽車站的記憶。她告訴記者,雖然不舍,但并不覺得遺憾。“新的事物將會代替老的事物,湖濱長途汽車站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會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保存。”
【故事】
“我回來看看老車站”
汪錦安工作:30年
“我回來看看老車站?!笨粗煜さ能囌?,汪錦安感慨萬千。初入這行時他還是滿頭青絲,而如今,他已經滿頭白發。
汪錦安是第一批入駐湖濱長途汽車站的員工。在他的印象中,湖濱長途汽車站投用之時,號稱全省最大,占地約有1.6萬平方米,現在汽車站旁的華醫館、豪泉公館所在地,之前都是車站的一部分。不僅如此,當時庭院布置仿造蘇州園林,有假山、小樹林,還設有圓形的貴賓室,檢票窗口18個。不過,那個貴賓室并沒有真正使用過。
剛剛從美仁宮搬來時,湖濱長途汽車站每天有86班車,從20世紀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湖濱長途汽車站的客流量并不多,處于緩慢增長的階段。因此,湖濱長途汽車站經過了一次改造,候車廳變小了,檢票窗口也改造縮減成9個。之后又經過多次門面改造,成了現在市民所看到的樣子。
在汪錦安看來,車站迎來客流高峰在福廈高速通車后,客運客流量劇增。而他在湖濱長途汽車站工作了16年之后,又相繼到了松柏長途汽車站、枋湖客運中心工作。
“這種感情說不清道不明”
林國平工作:34年
18歲參加工作,曾經做過車站派出所警察、車站站長,林國平如今是車站公司安保部經理。從在這片灘涂上倒上第一抔土,到現在湖濱長途汽車站面臨著搬遷,林國平說,這28年來,他看著車站從乘客寥寥無幾到一票難求,再到最后謝幕的過程。
“這種感情說不清道不明,說多了會傷感?!绷謬秸f,他記得湖濱南路當時還是一片灘涂,背后就是筼筜湖,湖濱長途汽車站是這條路上最早一批建成的建筑,之后周圍才相繼建了樓房,道路愈發繁華。
2010年,林國平在湖濱長途汽車站當站長,前后那幾年,客運發展已經進入了頂峰,一到節假日幾乎一票難求,買票的隊伍排到了大門之外,春運期間,日發送的客流能夠達到2.4萬人次,而現在最高也才8000人次。
林國平說,這是時代發展不能避免,但這20多年來,客運也有很大的發展。他還記得,20多年前乘坐長途客車時,需要提前一兩天到車站買票,又得提前一兩個小時到車站候車,再得坐10多個小時的客車到達目的地,十分辛苦。而現在隨著高速的開通,客車也更加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