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山街道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服務中心。
【核心提示】
《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一周年來,各級各部門在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時取得顯著成效:“一府三院”出臺貫徹落實《條例》的實施意見,在全國成立首個自貿片區案件審判庭和全省首個自貿片區法庭,率先在全國設立“國際商事仲裁院”及“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率先在全國形成涉臺檢察、審判、調解“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率先在全省成立勞動爭議仲裁院和涉臺、物流、知識產權專業仲裁中心,率先在全省實現“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全覆蓋……這些領先全國、全省的“廈門樣本”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廈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廈門日報訊 (記者 江海蘋)6日上午,全市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總結了一年來廈門各級各部門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主要做法,交流經驗,推動廈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更加扎實深入地開展,真正把這項領先全國的“廈門樣本”做實、做精、做強。
“大調解”體系已基本形成
會議肯定了一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在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會議指出,《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和“一府三院”實施意見,分別制定出臺了貫徹落實“一府三院”實施意見的具體實施細則,推動《條例》各項規定加速落地落實,使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多元化解的工作格局日益完善,“大調解”體系基本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在新的起點上有了新的發展。
完善機制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
關于做好下一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實效。繼續深化訴調對接、檢調對接、警民聯調等銜接機制建設,推動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協作開展糾紛化解。健全完善部門聯動機制,確保多個工作部門運行順暢、銜接到位,權責統一至關重要。健全完善多方參與機制,引導村(居)民自行化解矛盾糾紛。要進一步拓展工作平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多元糾紛化解的需求。深入推進鎮(街)糾紛化解平臺建設,切實把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當地;深入推進行業性專業性“一站式”糾紛化解平臺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專業化的糾紛化解服務;深入推進法院訴訟服務平臺建設,切實做好立案階段當事人訴訟輔導和糾紛非訴解決引導工作。
創新方法推行“互聯網+”糾紛化解模式
會議還要求,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不斷探索符合時代發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途徑。各級各部門要在健全完善傳統調解方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特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加強對矛盾糾紛新情況新問題的分析研究,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探索行業性專業性調解新手段,支持和鼓勵更多的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設立調解組織,對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特定人群及特定類型開展民商事糾紛調解。推行“互聯網+”糾紛化解新模式,探索“互聯網+調解”工作機制,建立集網上受理、網上咨詢、在線調解等功能為一體的網絡便民平臺,推動社情民意在網上了解、矛盾糾紛在網上解決、正能量在網上聚合。打造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新樞紐,加快完善“廈門國際商事仲裁院”及“廈門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等商事調解平臺功能,大力扶持自貿片區內仲裁機構和調解機構的設立和發展,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自貿試驗區仲裁和調解模式,打造具有區域特點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特色品牌,推動廈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要進一步強化工作保障,不斷匯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整體合力。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統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組織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注重司法引領,依法保障群眾的訴訟權利,推動和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發展。完善人民調解員職業道德準則、等級評定辦法、報酬補貼標準和人民調解組織名冊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培訓,加強監督考核。各級綜治部門要把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作為綜治平安建設考評的重要內容,堅決實行綜治“一票否決”權,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經驗做法】
2015年5月1日,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正式實施。
作為全國第一部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出臺切合中央戰略部署,不僅是推進廈門社會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的重大舉措,也有效提升了廈門地區的社會治理水平,還在全國樹立起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的標桿。
一年來,廈門認真貫徹實施《條例》,持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為了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推進全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現篩選部分可復制、可推廣、有代表性的經驗做法摘錄刊登,以供交流參考。
(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 劉煥興 游育皆)
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近年來,廈門兩級法院以貫徹落實《廈門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決定》、《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為契機,扎實推進訴調對接機制改革,大力加強立案調解、委托調解、訴前調解,指導非訴調解組織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廈門市中院和六個區法院均成立訴調對接中心,設立調解室32個,建立集案件調解、指導調解、訴調對接、無訟創建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強化“糾紛解決分層遞進”的觀念,形成以訴前調解為先導、訴調對接為中心、協助調解為輔佐,調解后司法確認為保障的調解工作機制。
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持續提升多元解紛品牌輻射力。打造專業法庭一體化調處模式,首創法院、交警、保險、人民調解等多方參與的道路交通事故一體化調處機制,實現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法院立案、保全、審判、保險理賠一站式處理。探索新型糾紛化解模式,如“訴前無爭議事實記載確認”“無異議調解方案認可”等探索被《條例》正式吸納為法規條文。創新社會治理“少訟”“無訟”模式,著力構建以調解為中心的社區糾紛化解機制,引導社區主體依法行使權利,和諧共處,形成司法指導與社區自治相結合、司法職能與社會責任共承擔的社會管理新機制。
建設區域性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
●廈門仲裁委員會
近年來,廈門仲裁委著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走中立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通過分設機構,實現仲裁與調解可分可并,打造綜合性的糾紛解決服務平臺。成立了廈門仲裁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院及廈門市仲裁員協會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分別設立仲裁機構和調解機構的模式,實現仲裁與調解可分可并,在理念實行、制度設計上實現國內首創。完成從調解個案到調解制度輸出的升級服務。
立足廈門,著眼東南,布局全球。倡導并實施為總部設在廈門的大型企業提供跨地域糾紛解決服務的戰略。同時,積極拓展第三地仲裁,擴大區域影響力。在廈門國際商事仲裁院和廈門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中首次引入臺灣籍專家擔任委員,擴大在臺灣的影響。專門成立國際商事仲裁規則起草小組,制訂國內首部專門的國際商事仲裁規則。在廈門舉辦高規格的“中英海事仲裁研討會”,與英國倫敦海事仲裁員協會進行座談,雙方就人才推薦、培訓合作、專業支持等方面達成合作意見。通過與國際知名仲裁機構的直接合作,提升廈門仲裁委的國際化程度,進而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
創新調解模式 矛盾不出街道
●湖里區禾山街道
禾山街道根據《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要求,積極整合各綜治成員單位資源和社會力量,成立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服務中心。去年7月份運行至今,成功調處了案件198件,涉及金額2819萬元。
多元化糾紛解決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受理—分流—調解—督辦—反饋一站式服務。下設金牌調解工作室、人大代表調解之家、法院巡回審判庭、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網絡調解室等。安排專人接待受理,按糾紛類型整合力量調處。
整合各類資源,實現多元共調。實施“3+N”警民聯調。依托派出所設立“3+N”警民聯調中心,共同化解發生在轄區的治安案件。延伸勞動糾紛仲裁,采取“調裁結合,以調為主”的工作方針,為勞動爭議調解者提供“零距離”服務,實現案件快立、快調、快審、仲裁相結合的一站式勞動糾紛解決服務。
創新調解模式,矛盾不出街道。服務中心騰出場所打造溫馨調解室,將司法人文關懷融入到調處全過程。創新“互聯網+”模式,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創立金牌調解室,讓老百姓可以享受到“專家門診”式的調解服務。邀請6名各級人大代表成立全市首家人大代表調解之家,共同參與矛盾糾紛的化解,取得較好的成效。
扎實推進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去年以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托勞動關系糾紛解決體系,以提高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效能為目標,實現訴訟內外各種糾紛解決方式的有機銜接與融合。
加大調解力度,促成仲裁階段調解;靈活辦案程序,開創案前調解先河。開設了專門的案前調解受理窗口,逐步將案前調解的受案范圍推廣到具有調解可能的所有爭議,并形成了包括基本概念、工作流程、文書樣本、實務操作要求在內的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案前調解程序體系。力推“1118”工程,打造派出庭示范點。“1118”工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全省率先設立主街道勞動保障監察室和仲裁派出庭。
加強交流協作,建立調裁訴對接機制。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總工會聯合制定《關于構建勞動爭議調裁訴對接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成立市勞動爭議調裁訴對接委員會,在市總工會下設“一室兩庭”(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室、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巡回審判點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派駐工會仲裁庭),促進勞動爭議快調、快裁、快審、快結。聯手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法援律師駐點機制,由各級法援中心派駐法援律師,定時、定點為來訪群眾提供免費咨詢。
下一步,還將在基層探索開展勞動爭議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平臺建設,及時有效地預防和化解爭議,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打造指尖上的云調解平臺
●海滄區司法局
海滄區司法局著力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新模式,大膽創新,打出了搭建涉臺調解平臺、成立自貿片區商事調解中心、全省首創調解員工作服務等一套組合拳,其中運用互聯網+思維,率先全省開發海滄調解在線手機App平臺,提高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
充分總結、提煉以往微信調解、QQ調解等“互聯網+”調解經驗,于2015年初啟動在線調解平臺,研發“海滄調解在線App”,為海滄區人民調解組織量身打造“指尖上”的云調解平臺。
海滄調解在線平臺矩陣,將智能手機作為前沿陣地,將調解室搬到了手機上,在手機端即可獲取人民調解相關服務,高效、便捷、專業的優勢得到凸顯。
通過“掃一掃”二維碼這一簡單的動作,手機用戶即可輕松下載“海滄調解在線”,便捷獲取人民調解相關信息,查閱調解組織、調解員資料,接受線上調解,預約線下調解,甚至可以通過平臺申請成為調解員;調解員則可以通過該平臺開展在線答疑、調解工作,高效快捷,實現矛盾糾紛“隨手調,隨時調,隨地調”。調解過程由后臺服務器實時記錄,利于證據保全、隱私保護;調解后,可通過平臺生成調解協議書,監督、反饋協議履行情況。實現調解全程互聯網化。
調解也是愛心的傳遞
●思明區中華司法所所長 夏長道
我是2007年從部隊轉業,走進了司法所,從此就與人民調解結下了不解之緣。2015年我榮幸當選“福建省首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調解員”。
我認為,調解工作既要有理也要講“情”。從“情”入手,理解、尊重當事人,以理服人,維護雙方情感,法又要始終裝在心里。說白了,調解就是既要說透、點醒,又要給臺階下,最終皆大歡喜。
調解就是治病救人。調解員有時就是醫生,治病救人,救人于危難之中。中華街道轄區去年成功調解民間糾紛200多起,司法所協助街道妥善處理市長專線及來信來訪200多件,這些信訪大多數也是通過調解化解的。這兩個200,可以說每一件都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每一件都與群眾的幸福息息相關。
真情暖人心窩。對當事人有感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調解現場大多彌漫著抱怨、指責,甚至是沖突、對抗,一進去人就會有壓迫感,不舒服,有的還會責怪調解員不向著他。如果不帶著真情去做,三言兩語、東張西望;浮在表面,怕擔責任,說些場面話,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調解員的。
調解也是愛心的傳遞。一杯茶,一張笑臉,一句暖心的問候,一段用心的傾聽,都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每位當事人,尊重每件案件背后復雜的原因,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把矛盾化解于無形,是每一個優秀調解員必備的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