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目混珠”的“老字號”招牌,沖擊著真正的老字號品牌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
東南網7月5日訊(記者 林澤貴 林世雄)黃則和、鼓浪嶼餡餅、優必德……提起廈門的“老字號”,您知道多少?隨著大街小巷里越來越多的商家打出了老字號的招牌,孰真孰假,廈門本地人都分不清楚,更別說是游客了。
“老字號”是金字招牌,在留給市民親近感、信任感和美好記憶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商家的垂涎。山寨貨冒充“老字號”,除了引誘消費者上當受騙外,受傷的還有真正的老字號企業。
廈門將通過立法保護老字號品牌,鼓勵和促進老字號的健康發展。6月27日,由朱獎懷、林秋紅等10名廈門市人大代表聯署推動的《廈門市老字號品牌保護發展促進辦法(草案)》,首次提交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由市人大代表推動的立法議案,在廈門并不多見。
據悉,這將是全省第一部關于老字號保護的法規。
山寨沖擊
老字號很受傷
以往每次回漳州老家,在廈門工作的林玉真都會帶上幾盒奶奶特別愛吃的鼓浪嶼餡餅。但現在她都不敢買了,因為朋友告知她一直買的是山寨貨。“我奶奶說鼓浪嶼餡餅是廈門的老字號,怎么還有山寨貨呢?”不解的林玉真對廈門朋友抱怨道。
事實上,鼓浪嶼頻遭侵權,在最瘋狂的時候,鼓浪嶼島上很多特產店都在賣鼓浪嶼餡餅,但是真正從鼓浪嶼餡餅廠出來的餡餅,十中無一。“很多餡餅都掛著鼓浪嶼的牌子,有些產品的質量并不是很好。”廈門本地市民紀鳳嬌說。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山寨品牌的品質偽劣,不僅沖擊著正牌老字號的市場形象,也讓光彩照人的傳統工藝蒙上了一層陰影。
廈門優必德漆線雕傳承人沈錦麗就曾親眼所見,自己視若生命的漆線雕竟然有人以樹脂為原料快速加工而成,外行人憑肉眼很難分辨真假。
漆線雕在廈門傳承了300多年,已經是廈門的一張文化名片。真正的漆線雕作品,以天然植物大漆為主材,有盤、纏、堆、雕等數十道技法,均為手工制作,從設計造型到貼金,最少需要一個月時間,多則甚至要數年。而樹脂翻模的所謂漆線雕,采用機械化流程,一天就可以有上千件成型作品,兩者成本也有百倍之差。“很多人接觸到偽劣品后,對漆線雕產生了誤解,認為品質不過如此。”沈錦麗表示,工藝不好的作品,兩三年就會出現變色或者氧化脫落,而真正的漆線雕,保持幾百年都沒有問題。
除了山寨品牌外,廈門老字號協會秘書長楊毅前不久還在無意中發現,同安一家以扁食聞名的食品公司竟然偽造“中華老字號”的牌匾。楊毅說,除了在商務部公布的名錄上查詢不到外,露出馬腳的還有牌匾上的落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商務部只在2006年和2011年認定過‘中華老字號’”。根據廈門老字號協會此前的調查結果,90%以上的老字號企業遭遇過被“山寨”的困局。
立法保護
老字號獲新生
“老字號”山寨事件頻發,而老字號商家維護自身權益卻顯得力不從心。僅鼓浪嶼食品廠針對“鼓浪嶼餡餅”維權的官司,前后就耗時8個多月。
據了解,目前廈門市面上有三類老字號,分別為中華老字號、福建省老字號及廈門老字號,涉及的品牌企業達100多家。其中,中華老字號是由國家商務部等單位頒發的,無法就近管理,一些商家隨意就掛上老字號牌子吸引游客。曾有報道稱,輪渡周邊有20家打出各種老字號招牌的商家,只有4家是真的。
如何實現老字號“保真”?“僅依靠工商部門查處難以解決問題的。”楊毅說,2014年12月成立的廈門老字號協會,成了廈門老字號企業抱團突破的第一步。
去年8月,廈門老字號協會主動出擊,采取就近監督管理及認證的方法,通過考證后,為在廈的各種老字號品牌頒發確認老字號匾額。匾額上除了標明老字號品牌的名稱,還有這家品牌獲得老字號稱號的歷程,三年后需通過審核才能繼續擁有匾額。換句話說,今后市民、游客可以憑借匾額確認正宗的老字號。
但這只能避免大家被魚目混珠的“老字號”欺騙,無法形成威懾作用。“由于缺乏法律規范,假冒老字號現象嚴重,沖擊老字號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朱獎懷表示,目前尚未出臺老字號保護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廈門的老字號品牌在認定和管理上還存在很多問題,老字號生存的環境生態正在逐漸消失,老字號品牌歷史缺乏有組織的發掘,老字號保護政策依據短缺,老字號發展政策不足,山寨老字號泛濫等,都需要法律對老字號進行確權和相關保護,為政府依法施政提供依據。
6月27日,《廈門市老字號品牌保護發展促進辦法(草案)》首次提交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正式出臺后,這將是全省第一部關于老字號保護的法規。
草案提出,“老字號必須具有獨特的本土化企業文化,并為社會所認可”。不過,在年限上暫時仍有爭議,是連續經營15年以上,還是字號創立不少于35年,有待人大常委會審議。
在老字號的保護發展方面,草案提出要鼓勵老字號商貿建筑、產品生產技藝、獨特經營方式申請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并鼓勵這些企業、組織或個人挖掘老字號的歷史文化,設立老字號歷史展示館。相關的歷史風貌建筑,應優先用于老字號展示館建設。
經營上要進一步創新,草案提出,要引導老字號企業、組織或個人利用自貿區等政策,通過電子商務、跨境商業等先進經營模式進行提升改造,鼓勵老字號企業建設創客中心,聯合或獨立開展現代商務服務。
針對“山寨貨”等侵犯老字號的行為,草案列出處罰意見,相關的行政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封存、扣押等強制措施。
在楊毅看來,對老字號進行專項立法保護,不光是為了保護“老字號”企業的權益,更深遠的意義,則是借助立法契機,改善企業的生存環境,從而推動“老字號”企業重獲新生。
建立基地
吸引全國老字號
據了解,目前廈門有經認定的老字號企業超百家,主要集中在食品土產和餐飲酒樓行業,其余零星分布在百貨超市、賓館酒店、工藝、醫藥保健等行業中。2015年,廈門老字號企業不斷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改造升級企業,惠和石雕、創業人等成功在新三板上市,黃則和、陳有香等企業電商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味友和佳味館餐飲行業開展商旅、旅游經營,舒友和佳麗餐飲巨頭強強聯合創新新品牌。在全國經濟總體下行的情況下,廈門老字號企業卻逆行而上,僅協會成員中的48家老字號企業2015年度總產值就達到140.58億元。
楊毅表示,此次老字號立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廈門老字號起到保護和發展的作用:政府組織對廈門老字號的歷史文化和品牌進行挖掘和整理;對現有的老字號品牌應推出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包括祖庭保護、山寨的打擊,以及對老字號生存的歷史文化生態的修復等等;還將把老字號商品文化與廈門風景旅游城市的發展結合起來,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廈門的老字號文化;把老字號商品與文化傳播結合起來,讓廈門老字號“走出去”,成為促進兩岸文化以及“海絲”文化交流的載體。換句話說,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正成為廈門對保護與發展老字號的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結合海上絲綢之路節點建立中華老字號樞紐基地的計劃正在醞釀中,將推動全國的中華老字號匯聚廈門,并由廈門走向海外。其中,包括結合恢復保生大帝中醫藥文化,發展中醫中藥、藥膳理療、健康產業為中心的中醫藥文化老字號;結合海外華人華僑團體要求的跨境電子商務總部基地建設,在廈門自貿區建立跨境電商運營中心、物流中心,并在海外華人華僑集中的城市布點設立報稅庫房,加速中華老字號流通速度;建立海外華人華僑中華老字號產品交易大數據庫,結合海外華人華僑需求,針對性“改造升級老字號”,比如藥品成分避開宗教禁忌等。
此外,計劃還包括建立老字號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推動兩岸青年參與中華老字號的創新;結合鼓浪嶼申遺和思明區老城改造,推動老字號商貿文化提升,恢復國際社區商業和民國商貿文化,促進懷舊文化與老字號文化結合,推動廈門老字號商貿發展;結合同安古城和海滄古鎮的保護開發建設,恢復宋代古同安府和明代月港西岸的繁榮狀態,恢復老字號發展生態,推動老字號商貿與旅游的結合。
據悉,作為華僑中醫健身技術回流企業的廈門上市公司蒙發利集團,傳承淘化大同的古龍醬油的廈門輕工集團,擁有懷德居的國藥星鯊以及擁有八寶丹的廈門中藥廠等老字號中的巨人,都有投資推動廈門老字號發展的沖動,對此計劃都感興趣。
“廈門老字號經濟發展,應該也必將成為廈門經濟轉型的方向。”楊毅說,中華老字號產品寄托著許多華僑華人的鄉愁,他們甚至比國內的人們更加珍惜喜愛老字號,這是中華老字號走向“一帶一路”的動力,也是中華老字號品牌振興的基礎,而作為一帶一路節點的廈門,見證了從宋元刺桐港、明朝月港到清代以后廈門港一脈相承的閩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脈絡,也是世界華僑華人進出國門的主要陣地,這些都成了廈門老字號發展的最大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