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級后翔安區秋豆豆制品小作坊窗明幾凈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通)提起食品加工小作坊,大家的固有印象都是“加工場所狹小、噪音擾民、從業人員素質低,衛生臟亂差”。小作坊加工出來的食品是否安全,往往令人生疑。這種狀況在廈門將逐步成為歷史。記者昨日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目前廈門小作坊底數約為117家。今年以來,通過穩步推進小作坊示范點建設,全市已建成6家食品小作坊示范點。這些小作坊都是經過生產條件改造,已拿到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條件核準證書的,是全市首批“有證”的小作坊。
據悉,今年內,市場監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將建成15家小作坊示范點,它們將成為全市諸多小作坊改造生產條件并取得核準證書的參照“范本”,推動廈門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引導:合格小作坊食品可獲“身份證”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和諸多食品小作坊一樣,小作坊示范點也具有從業人數少、生產條件簡單、檢驗手段不足等特點。”去年9月,市政府公布《廈門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允許生產加工的食品目錄(第一批)》,將小作坊正式納入規范核準范圍。
《目錄》面向全市實施,共包含糕點、豆制品等8類15種產品,規定了食品的檢驗執行標準和監督檢驗項目,明確了小作坊食品的定義及基本生產流程。其中也包括了堿面、粿條、土筍凍等廈門人“從小吃到大”的傳統食品。這意味著,生產上述食品的小作坊,只要按照相關要求,從質量管理、加工場所、設備和工器具、人員管理、生產加工等方面對生產條件進行規范,經過核查并檢驗后,即可獲批拿證。
目錄出臺后,監管部門立即對全市小作坊開展了監督抽檢。據介紹,今年前兩季度,監管部門共對小作坊食品監督抽檢65批次。結果顯示,廈門小作坊食品安全情況總體向好。其中,一季度抽檢25批次,合格24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6%;二季度抽檢40批次,全部合格。
同時,監管部門也對小作坊開展了現場核查及核準工作。“首批《目錄》出臺后,小作坊業主的辦證積極性普遍較高?!笔袌霰O管人員告訴記者。這主要因為,有了核準證,小作坊才能打破銷售區域的限制,邁過商超的門檻,通過簽訂供銷合同,打入更大的市場。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翔安區秋豆豆制品小作坊等16家小作坊取得《福建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證》。
治理:專項整治“黑作坊”“黑窩點”
“今年年初,我們又制定了《廈門市2016年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創建工作方案》,目的是通過獎勵措施,激勵小作坊業主扭轉老觀念,不斷提高生產加工條件,成長為小作坊中的精品,逐步向生產企業看齊。”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士介紹說。截至6月底,廈門6個區已各建成了一家小作坊示范點。
在對小作坊進行規范引導和督促辦證的同時,對那些不合規且屢教不改的經營戶,監管部門也加大了查處力度。記者了解到,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決定開展為期6個月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一批風險隱患突出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嚴厲查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作坊”、“黑窩點”,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樹立一批示范標桿,有效提升廈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總體安全水平。
《方案》明確,將重點對糧食制品、糕點、豆制品、淀粉制品等問題較多的食品開展整治。對生產傳統低風險食品的,納入目錄管理、尚未取證的小作坊,監管部門將督促其依法申辦生產加工條件核準,如暫不滿足條件,限期整改、限期申證。對生產高風險食品和非傳統食品的未取證小作坊,將按照無生產許可證予以查處。對生產加工條件惡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則將堅決予以取締。
【相關】
工業明膠 冒充食用佐料銷售
32名嫌犯被抓
新華社電新華社近日披露的工業明膠被當成食用“佐料”大肆添加案件,引起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記者最新獲悉:案件犯罪嫌疑人2012年以來先后從河北、山東等地購進工業明膠800余噸,銷往全國8省161個縣市區的千余家商店、商戶。
新華社“新華調查”欄目7月25日播發稿件《近億元的工業明膠流向8省,有毒食品竟“暢銷”三年》,報道遼寧營口警方破獲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獲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個黑加工點,然而這背后,是價值近億元的工業明膠流向全國8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稿件播發后,記者從遼寧、吉林兩地有關部門進一步獲悉,此案是以黑龍江籍犯罪嫌疑人崔某為核心的家族式犯罪團伙,2012年以來先后從河北、山東等地購進工業明膠800余噸,銷往全國8省161個縣(市、區)的一千余個商店、商戶,用于制作皮凍等食物或作為食品添加劑進行市場銷售,涉案總金額超過1億元。
據了解,目前已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32人,扣押用于加工有毒有害工業明膠65噸、有毒有害皮凍3798.45公斤,涉案車輛6臺,凍結涉案贓款88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