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8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余健平 孫春燕)租著租著,你就真正擁有了這套房。這樣的好事,目前的租房族們,估計想也不敢想。
最近,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燕菁提出“先租后售”的保障房供給新模式,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
保障房,是不是除了保障住以外,還可以保障有房?現有保障房制度究竟存在哪些弊病?
其實,現有保障房制度下,大量需求與極少供應早已是“冤家”一對。同時,極低租金讓政府承受巨大壓力,而不可流通,還限制了保障房融資的一切可能。
對城市的中堅力量——新市民來說,想通過保障房實現有房的夢想,似乎遙不可及。
供給和需求的極大落差
廈大教授趙燕菁在一份關于《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中,對于現有保障房制度總結歸納了兩大問題。“目前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正規的政府保障房,包括各種廉租、廉價非商品房;另一個是民間的非正規住房,包括城中村的小產權房、企業自建宿舍等。這兩種制度都存在極大缺陷。”
去年年底,《廈門市建設事業“十三五”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公布,未來5年,廈門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22500套。具體為:2016年分配3800套保障性住房,2017年4200套,2018年4500套,2019年4800套,2020年5200套。
除了加大保障房建設外,廈門還將加大棚戶區改造。“十三五”期間,規劃開展棚戶區改造項目共計23個,涉及拆遷戶數15933戶(45025人),新建及購買安置房21725套。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廈門每年規劃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在3800-5200套之間。
然而,廈門市房管局一份數據顯示,2016年1-5月,廈門一手商品住宅共成交163萬平方米,僅僅3月份,二手房成交數量就高達7046套。除去一部分投資者,剛需購房者是成交的主力。“事實上,由新市民構成的購房剛需群體,是當前供給過剩經濟周期中少有的可以創造巨大有效需求的主體,但符合這部分需求的住房供給是相對不足的。”趙燕菁指出。
供不應求,這不僅包括供給和需求數量的極大落差,還有例如申請人“必須是本市戶籍”等限制條件,完全阻斷了外來務工人員申請保障房的可能。
這樣一來,大部分剛需一族的住房問題,仍需要靠市場解決。以目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來看,低收入人群,幾乎不可能在城市里有一處屬于自己的安生之所。
租金與成本的巨大鴻溝
“低覆蓋”造成真正需要住房的新市民,無法享受到保障房的福利。究其原因,趙燕菁分析,是資金缺乏使得正規保障性住房難以做到普惠。
政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或轉租,面臨巨大的財政和經濟壓力。“建設投入資本太大,租金回收成本卻低得可怕。”趙燕菁說,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
以廈門高林居住區為例,保障房單身公寓戶型的租賃價格在100元左右。“這是以市場基準價的30%定的。”昨日,保障房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基準價與市場價不同,而附近同等戶型的商品住宅,租金已高達1800元左右。
導報記者走訪島內數個保障房發現,保障房租賃價格,幾乎只是市場租賃價的一成而已。“再加上近些年,隨著保障房和商品房價差的擴大,政府一般會限制保障房的流通。但這種制度設計的后果就是,保障房在市場上難以融資,巨大的建設和維護成本使得它只能滿足十分有限的需求。這是成本和租金回收之間落差造成的必然結果。”趙燕菁認為。
有觀點認為,目前保障性住房應以租為主,才能保證有限的房源不流失,以及與商品房市場區隔。
但趙燕菁調研發現,恰恰是“租”極大限制了市場融資的可能,迫使保障房依賴公共財政的有限資源。以租為主的保障制度,在1998年“房改”前試驗過數十年,并不成功。
而“先租后售”對現有保障房模式的最大改進,就是參考“房改”,允許到期的保障房上市流通。這一關鍵改進,使得這種住房可以成為融資的信用來源。
“先租后售”的一絲希望
新市民無法獲得產權住房的話,社會也會分裂為擁有不動產的房東和沒有固定資產的房客。
福鼎人小秦,十年前來廈門工作,當時廈門的房價在他看來已經非常高,但他還是決定安一個家。2006年,他在思北香港廣場買了一套6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總價72萬元,首付30萬元。到2013年,這套房子已漲到228萬元,小秦賣了,換了同區域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貸款雖然多了,但如今這套房子的市場售價已達520萬元。
當年一次投資,十年內就翻了6倍多。小秦時常感嘆,還好當年買了房,如果無房,在廈門這座城市,即便發展得再好,寸土寸金,他也無法分享到房價升值帶來的財富。
“同事每月還著3000元的房貸,我好羨慕。”來廈門6年了,三明人小管還在租房,每月近2000元房租,交了好幾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小管感覺,錢像打水漂,辛辛苦苦工作,還是兩手空空。“房價越漲,買不起房的人越無望,就怕哪天,租都租不起了。”這也是新市民心中的痛。
“先租后售”的保障房供給模式設想,讓小管這樣的新市民看到了一絲曙光。
按這個模式,租金作為房產的資金積累,其本質是通過勞動力的資本化來為住房融資,只要符合條件,按照“期權”繳租,輔之以政府補助和企業公積金。若干年后,小管在廈門也能有一套房子。
名詞
所謂新市民,是指以農民為主體的,包括新進入就業的工人、技術人員、公務員、退役軍人等,在城市有相對穩定就業卻沒有自有住房的社會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