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余健平/文 陳巧思/圖)保障房,不僅要保障有房住,還應該保障住的人有房。 為此,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燕菁提出了“先租后售”模式——將勞動力的未來收益“資本化”,將租金作為按揭,只要住滿規定時間,并補足余款,就可以成本價獲得完整產權。 此模式一出,立刻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讓有房住的人有房;解決從“無產”到“有產”的蛻變;有了房子就有了留在廈門的理由……“先租后售”模式無疑有著獨特的迷人之處。昨日,導報記者采訪了應屆畢業生、企業家等人群,看看他們怎么說。 應屆畢業生:“先租后售”還是不夠靈活 今年7月,來自河北的小于大學畢業了,和女友一起,開始了在廈門為幸福打拼的歷程。 先不想保障房的價格會不會遠超工資水平,“先租后售”的提出,讓房租變成“按揭”、租期變成買房的積累,能讓新廈門人多一份底氣、多一點奔頭。對于“先租后售”,小于首先豎起了大拇指,但他也認為,“先租后售”還是不夠靈活,和年輕人的高流動性有些“畫風”不符。 “作為剛工作的年輕人,在廈門買房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首要考慮的也不是掙套房產,而是個人能力的成長和積累。”小于說,要適應快節奏、高負荷的工作,租房首先考慮的就是離公司夠不夠近、生活夠不夠方便。加上90后們換工作的意向和頻率都很高,為了節約交通成本,換個工作換套房、住處跟著工作走,既是他們生活的常態,也算某種程度上的“剛需”。 當然,租房的同時能一步步買房,對誰來說都是有吸引力的,也能給年輕人留廈打拼多一些保障。但正是從這個角度看,“先租后售”會成為一道兩難選擇題。“想要真正有房,期權很長,要租15年甚至20年,而且只能有這套房。”小于覺得,這意味著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本來自由流動的人會被保障房的“風箏線”牢牢拴住。一旦工作發生變動,要么選擇增加交通成本,要么得找個臨時住所,結果,duang的一聲,“保障”一秒鐘變負擔。 此外,這么長的租期,收入也會波動,“先租后售”卻缺乏對應的彈性。“如果一段時間收入下降,我付不起租金導致房屋被收回,感覺自己的按揭被‘沒收’了。”小于說,相反,如果他買得起更好的房子,但也支付了十年的按揭租金,當然也不情愿放棄這些積累。可以想見,沒有轉讓機制的情況下,出于人的經濟理性,必會出現私相授受的“黑市”,帶來糾紛和法律風險。 |
相關閱讀:
- [ 08-26]地方樓市調控兩難:資產泡沫堆積 去庫存仍存難題
- [ 08-23]環京樓市:燕郊新房單價破3萬/平 開發商捂盤惜售
- [ 08-22]二線城市樓市調控只是溫柔一刀
- [ 08-18]廈門樓市供應放閘 未來一個多月將有20盤擬售新品
- [ 08-17]福州樓市:房企強強聯手好戲不斷
- [ 08-17]上周廈門樓市成交量“攔腰斬” 成交均價28479元/平米
- [ 08-15]報告顯示:“庫存改善”成全國樓市網絡輿論關注熱點
- [ 08-15]樓市現狀和走勢如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