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復作品義賣會現場。
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李燦瑜)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廈門市仙岳醫院在中山路舉辦“心·和諧愛·回家——2016年精神康復作品義賣會”及義診活動。近幾年,每個精神衛生日,仙岳醫院醫務人員都會走出醫院,和志愿者一起傳播精神衛生理念,普及精神衛生知識。
當天,一名心理疾病患者接受記者采訪,講述其康復之路。
【患者講述】
高考前突然發病如今即將完成成人自考
小文(化名)今年24歲,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
2012年4月,當時正在備戰高考的小文突然發病,全家人一個都認不出來,也不跟人說話。老家的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可家里人不愿意相信。他的媽媽在廈門工作,在她的堅持下,小文跟著她來到了廈門,定期到門診開藥治療。
由于媽媽經常出差,小文也跟著東奔西跑。“一定要嘗試走出門,越在家越走不出來。”小文說,只要一有空,媽媽便帶他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溜冰、打球、上健身房……只要對康復有好處,都陪他去“折騰”。她說,要讓孩子回歸社會,必須幫他找個能與人溝通的平臺。考慮到小文上學時英語不錯,媽媽每周六都帶他去英語角。起初小文跟人說話都想躲開,堅持半年后,終于勇敢地開口了。現在,他結識了不少中外朋友,還相約一起去溜冰。
現在,小文能幫媽媽洗衣做飯,還經常參加志工活動,到敬老院幫助老人。為了讓孩子真正回歸社會,媽媽給小文報了成人自學考試,只要再通過3門功課,他便能取得學位。小文說:“我希望能把學業完成,再找一份適合的工作歷練一下自己。”
“只希望他能開心快樂,也希望社會能多給他一些機會。”媽媽說,接下來,她想帶孩子到仙岳醫院尋找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康復活動。
【康復探索】
提供社區綜合服務也讓居民不再排斥康復者
據介紹,仙岳醫院一直探索新的康復模式。他們與廈大社工系合作,已在湖里區康樂社區試點兩年,提供社區精神衛生綜合服務。廈大社工系老師鄭思明說,仙岳醫院發揮其專業力量,由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社工等組成專業團隊,針對精神康復者等重點人群,開展重點案例研討,并提供家庭輔導。同時,盡量幫他們與其他居民融合。慢慢地,社區居民對他們沒有了排斥。
居民在遇到精神健康問題時,也有人求助。比如老人常見的睡眠問題、親子問題等。團隊真正為百姓解決需求,形成社區精神健康預防體系。團隊還從國學、傳統文化中挖掘與精神健康相關的精髓,幫孩子塑造性格,并與學校聯合舉行大型活動,如今,自發參與的家長志愿者越來越多。現在,他們又嘗試通過英語夏令營等方式宣傳精神健康主題。這些也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學專家、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專家的認可。
訓練康復者社會技能為優秀者提供就業推薦
“醫生、家庭、志工、社區和整個社會應當共同努力,為精神病患者帶來康復的信心,為他們回歸社會創造條件。”仙岳醫院院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王文強說,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才是精神康復患者的歸宿。
近期,仙岳醫院康復科、社工部與廈大社工系聯合舉辦了一場職場體驗活動,首次借鑒國外先進的康復模式——“復元模式”,成立“元康社”,通過具有適度挑戰的社會技能訓練,促進患者社會功能進一步恢復,以便出院后順利適應社會生活。據了解,將來表現優秀的康復者有望優先拿到就業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