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譚欣妮 通訊員 湖法宣)屋主明明沒想賣房子,卻自愿簽下《房屋買賣合同》,房產被過戶后又到法院起訴要回,這是怎么一回事?近日,湖里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錯綜復雜的房產糾紛案,在買賣合同的表面下,隱藏著借貸關系。
賣房合同剛簽完房子立馬被轉手
2014年1月,方先生與小田簽訂《購房協議書》,一并出售名下的房產和車位,總價286萬余元。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方先生簽署了一份《委托書》,將房產和車位的出售、過戶登記等權限,全權委托給小田的父親老田。
為什么方先生不能直接把房子過戶給小田,反而要委托老田這個中間人?其實,賣房子只是幌子,這兩份合同真正的意圖,是為老田借給方先生的上百萬借款做擔保。
按照方先生的說法,他簽賣房合同相當于是把房子抵押給老田,大家求個心安而已。但老田顯然不這么想,《委托書》剛簽完不久,他就把房子和車位私自過戶給兒子小田,后者隨即又以市場行情價將房子賣給了第三人。等到方先生發現時,房子的過戶手續都辦完了,只有車位還在小田名下。
數百萬的財產莫名其妙地易了主,方先生真是有苦說不出。他將田家父子起訴至湖里法院,要求對方歸還車位,并補償房產相應的價款。
名為賣房實為擔保債務人成功索回
雖然老田一度堅稱方先生就是想賣房子,但在證據面前,他最終松口承認賣房合同是借款的擔保。
我國擔保法第四十條規定,抵押合同不可以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將抵押物的所有權直接轉移給債權人。也就是說,債權人不能直接依據合同獲得抵押物的所有權。法官認為,本案中,債權根本還沒到期,老田卻把房子和車位賣給兒子,這是以買賣的形式,實現提前轉移抵押物所有權的非法目的,因此出賣行為無效。
合同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湖里法院最終判決小田應返還涉案車位給方先生。至于已經過戶給第三人的房產,因涉及折抵價款返還的問題,正在另案處理。
提醒
簽訂抵押合同
規避財物糾紛
本案主審法官表示,像本案這樣的情況,目前在民間借貸市場上還有不少,即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提供房產等財物作為抵押物,同時辦理公證委托手續,將抵押物的出租、出售等一切處分權均委托債權人辦理。
法官特別提醒,這種做法雖然比較便利,可以繞開辦理抵押登記的手續,但其中暗藏巨大的法律風險。比如債權人可以憑《委托書》擅自變賣抵押物,債務人也可以瞞著債主再把財產抵押甚至變賣給其他人。為了避免交易風險,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還是應該依法簽訂抵押合同,到相關部門辦理抵押權登記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