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大附近街頭堆疊成山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被“棄”在路邊六天無人理
門日報訊 (記者陸曉鳳蘭京)昨日,本報對共享單車的“三亂”進行了報道,引發不少讀者共鳴。其中一則來自日報微信公眾平臺的讀者報料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網友“長風源”發來兩張照片,都是拍攝同樣的兩輛共享單車:2月5日,它被放置在成功大道與呂嶺路交會處的配電箱一側,“缺胳膊少腿”;2月10日,它們依然在原處;2月11日,它們終于被“領走”——前后一共經歷了6天,其間它們無人認領,固守路邊。
本報自共享單車“登鷺”之后,對其保持了持續關注,也進行了深入、全方位的采訪。事實上,在共享單車“三亂”現象的背后,值得關注的是“三因”——除了昨日報道中就已經提到并披露的破壞自行車的不文明行為外,共享單車的運營管理單位、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也同樣對亂象的產生有著不同的責任。
共享單車遭遇滯留街頭
第1問: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去哪兒?
尷尬:企業巡查人力不足,多的一人要管800輛車,少的也要管300輛
兩輛殘損的共享單車,滯留街頭長達6天,從這個時長,就能一窺運營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強弱。
先來看看目前四家共享單車企業對故障車輛的處理機制——ofo、摩拜、Hellobike、小白單車均表示,故障車輛處理一方面依靠用戶自行上報,另一方面還安排工作人員對路面上出現故障車輛進行巡查。巡查以區域進行劃分,工作人員包干各自的區域。投放量以8萬輛居首的ofo共享單車,巡查人員有100多人,比例為1:800;摩拜和Hellobike這一數據為1:300和1:1000;小白單車這一數據是1:300——四家共享單車企業都坦言,每天的巡查無法一一覆蓋到每輛單車上,“有問題”的自行車如果沒被覆蓋到,就會滯留街頭。
雖然四家企業均表示,隨著投放量的增加,巡查人員的數量會相應增加,但這樣的方案顯然不能讓市民滿意。
>>剖析
“車壞了就應該收回去,缺胳膊又斷腿,橫在草叢里倒在路邊,真的很難看。”市民林琴說,共享單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它的運營是在整個城市的公共空間中進行,就一定要對城市形象負責,這是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之一。
對用戶安全負責,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組成部分。“車子座椅壞了,把手壞了……這種破損是看得到的,但是比如剎車壞了,這種不坐上車是根本不知道的。”市民葉曉洵說,讓這種有安全隱患的車輛留在路面上,依賴用戶主動報修的機制很不合適。
“對殘損車輛,就應及時回收。”林琴說,作為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必須要想盡各種辦法對此負責,而不能把責任甩給市民或相關職能部門。
共享單車遭遇隨地放置
第2問:部門行動能否更及時有效?
尷尬:共享單車停放投放都“隨意”,被扣車輛都還未處理
事實上,這種亂糟糟的停放現象在島內隨處可見,人行道、綠化帶都成為停車場。前日記者在中山路步行街與思明南路交叉路口還發現,十幾輛摩拜單車像疊羅漢一樣,被堆放在一旁。面對記者追問,摩拜給出的處理方式是將這些車輛原地擺放整齊——這個地方并非停車場,這樣的處理方式顯然欠妥。記者還發現,ofo工作人員隨意將三十幾輛共享單車擺放在文興東路人行道上,工作人員說,公司對投放點沒做明確規定,“哪里人多就放哪里。”
截至目前,共有658輛共享單車因“非法占道”被城管部門暫扣。工作人員透露,這些車輛大部分仍未有相關企業前來接受處理。ofo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確認,他們確實仍未前去處理被扣車輛。
>>剖析
一邊是放任車輛被扣,不做處理,另一邊卻是車輛在陸續投放,在島內僅有極少數指定單車停放點的情況下,企業的行為也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
無論是“隨意”投放還是停放,大背景都是沒有劃定好指定的停放區域。在記者之前的采訪報道中就提及過這些怪現象:企業聲稱已向相關職能部門報備,但相關部門的答復卻是未報備——在企業和部門都沒有主動去對接的情況下,你等我報備我等你來找,雙方的溝通形成“真空地帶”。劃定停放點,也就遙遙無期。
這并非責怪單純的某一個部門。車輛要上路要停放,這其中分別涉及了市政園林局、交警和城管,其中有些部門如城管已經動起來,按照《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對于“非法占道”“破壞綠化”、“占用綠地”等,對車輛進行暫扣。但這樣的方法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倒逼的方式,不及源頭規范有效。”城管一位工作人員這樣認為,需要有一個牽頭單位,將幾家職能部門就此事整合起來,對共享單車進行規范。
有幾個現成的案例可供參考:在同安,小白單車與區市政部門和城管部門合作,設置了1000個劃線停車區域,車輛有處可停,志愿者也會通過網格化巡邏的方式,對車輛進行監督與管理;在上海,市教委、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約談了企業并協商后,教育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和共享單車企業在新學期通過改進注冊辦法、加強巡查執法、家長引導等多種渠道,嚴禁12歲以下孩子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