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陸曉鳳)近期,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對外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該報告以ofo出行大數據為參考,首次采用城市騎行指數作為評估指標——其中有不少與廈門有關的數據,頗有意思。
一個總的數據指標是騎行指數,廈門位居全國第九。不過,其他若干數據廈門排進了20座城市的前三。
廈門擁有ofo單車18萬輛
僅次于北京上海
在使用者日均騎行次數方面,廈門地區用戶日均騎行次數在全國的20座城市內,排名第三位,僅次于北京、深圳。值得一提的是,ofo在廈門的投放量是18萬輛,少于北京的25萬輛和上海的20萬輛,但是車均使用次數卻高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二。
車子不算最多,但是使用頻率卻很高——廈門人愛騎車。不少“老司機”更是放下手中的方向盤,踩起了共享單車。家住在蔡塘的林奕軍更是直接舍棄汽車,用共享單車取而代之。“沒有了堵車的煩惱,還能鍛煉身體,一舉兩得。”她說。
接駁是主要需求
騎行2公里內占到近85%
數據還顯示,大部分用戶的騎行時間在半個小時之內,短途出行當中,騎行距離在2公里范圍內的還占到84.56%。此外,廈門市民的騎行區域——工作日主要集中在工作區和交通站點沿線;而周末則主要集中在商業區、旅游景點等地。
騎行距離短,主要在交通站點沿線——不難看出,廈門人騎車主要是為了交通工具之間的接駁。市民李先生的出行方式就改變了:BRT與共享單車相結合,成為他上班的首選。“以前從潘宅站上車乘坐91路公交車,到下忠站附近的單位上班,要花一個小時,現在乘坐BRT到雙十中學站下車,再騎著共享單車到單位,半個小時就能到。”
中年人成騎行主力軍
35-45歲人群最多
報告中還對騎行的年齡層做出了統計:在廈門18-45歲人群成為共享單車騎行的主力軍。其中,特別有意思的是,廈門主要的使用人群中,35-45歲的中年人居首位,其次才是25-28歲的年輕人群,30-35歲人群排名第三。
記者觀察到,很多中年人將共享單車當成接駁和短距離出行工具,而年輕人則大多將共享單車作為休閑健身的工具。
走路25分鐘,乘坐公交車加上等車的時間也要15分鐘。短途出行走路也不是,坐公交也不是,而騎車只要7分鐘——今年37歲的市民黃先生,目前經常從位于蓮花路口的家騎車到呂嶺路的單位。“不用等車,時間可控,家樓下就有共享單車。”他說。
今年24歲,家住瑞景的謝鳴則是把騎行共享單車作為健身工具。一月底,空中自行車道開始運行,她把周末的健身場所搬到室外,搬到空中,在空中自行車道騎起了共享單車。“空氣清新還可以鍛煉身體,在室外就能騎上‘動感單車’比健身房便宜多了。”她說。
【背景】
廈門服務水平
遠超全國平均值
服務環境水平和停車設施水平也不含糊,這兩項都以高分位居全國前列,得分遠超全國平均值——廈門政府服務環境水平為13分,與廣州、福州并列第二,高出平均分值30%;停車設施水平也以11分位居第四,高出平均分值45.7%。
這么高的得分,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劃停車位,規范停車秩序……廈門政府服務水平遠超均值,然而共享單車企業的管理水平卻沒能及時跟上。
ofo共享單車在廈門的投放量是18萬輛,而島內的運營維護人員據目前了解僅有330人,一人要面對數百輛單車的維護。在廈門的很多區域——曾厝垵、中山路、蓮坂附近都出現了ofo共享單車違停的現象;更有甚者將ofo共享單車維修廠搬入小區,占據了小區居民的公共用地。
不僅如此,企業作為監管方,在未成年人騎車這一方面也存在工作缺失。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允許騎行,但是在廈門的很多大街小巷還是會發現不少12歲以下的小學生騎著共享單車嬉戲打鬧。廈門人愛騎車,廈門政府做好服務,企業的管理更要跟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