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03”科考船返航
“向陽紅03”駕駛艙
科考船內景
海西晨報訊(記者 郭欽轉 ) 離開時還是炎炎夏日,回來時已然是深秋。
11月18日,“向陽紅03”科學考察船圓滿完成中國大洋第45航次科考任務,返回福建廈門現代碼頭。
昨日的廈門現代碼頭熱鬧非凡,一大批科考人員和船員的家屬已早早來到現場,他們拿著相機,捧著鮮花,以迎接遠航歸來的親人。
歷時130天,航程1.5萬余海里。7月12日,“向陽紅03”船從廈門出發,駛往浩瀚的太平洋。
此次“向陽紅03”的大洋調查,是國家海洋局組織的首個海洋環境全要素綜合考察航次,也是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首次組織實施的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具有作業站位多、空間跨度大、調查時間長、科考裝備新等特點。
“向陽紅03”船在2013年開始建造,2016年3月正式交付海洋三所管理使用,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之一。
“本航次是‘向陽紅03’船首次執行大洋科學調查任務。”船長劉旸介紹,作為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考察船,通過航次任務的實施,進一步驗證了船載技術裝備和后勤保障水平,具備了開展高難度、大強度、遠洋深海科考的能力,并為承擔大洋科考任務提供了寶貴經驗。
本航次的首席科學家林輝進一步介紹,本次海洋調查采用多學科立體觀測與實驗手段,融合船舶調查與潛標長期觀測優勢,重點圍繞深海生態環境調查和保護、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資源調查、水文和氣象環境調查、公海環境污染狀況調查、鳥類和哺乳動物觀測等內容,在西太平洋海山及鄰近海域、東太平洋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和中東太平洋深海區域開展了3個航段的科學考察,取得多項中國大洋科考歷史性突破和科技成果。
船上的植物栽培。陳理杰 圖
甲板上的菜園子。陳理杰 圖
揭秘“向陽紅03” 甲板上的小菜園
遠洋航行出海才20天,大家碗里就只剩土豆、洋蔥了。綠色果蔬要么吃完,要么爛掉。航行過程中,放眼所及都是無邊無盡的大海,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十分奢侈。
幸好,“向陽紅03”上有塊小菜園,能讓航行帶著綠色前行。
為了保持新鮮果蔬的供應,船上有工作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在甲板上和一處過道上種上蔬菜。
在航行的130天中,總共收獲了大概100公斤的果蔬。這些蔬菜種子有的是此前在淘寶上買來的,有的是用船上現成的蔬果種子栽種的,例如南瓜籽、辣椒籽。
在海上照顧這些植物并不容易,有時風浪過大,甲板上的蔬菜會遭到海浪襲擊,還需經常澆水稀釋鹽分。
“前前后后大概試種了20多種蔬菜,最后發現莧菜不適合海上種植,小白菜產量較高。其中,小白菜、生菜、小油菜適合在室內生長,而甲板上更適合光照較高、耐鹽較強的蔬菜,比如木耳菜、空心菜。”負責照看這些蔬菜的工作人員還總結了一整套種菜的心得。
科考船的“深夜食堂”
“今天廚房又做了什么菜呀?”
在“向陽紅03”船上,工作人員對吃飯充滿了期待。因為船上食堂的幾位廚師,還是聊天話家常的好手。
據了解,“向陽紅03”船上大約有80人,他們的工作制是8小時三班倒,因此廚房一天要準備4餐。其中,正餐四菜一湯加水果,每種菜式的重量往往有20來斤,從擇菜到洗切,再到炒制、盛盤,大廚秀的不僅是廚藝,更是體力和智慧。
“聊天主要是為了了解他們老家的做菜方法,以便烹制出符合不同口味的食物。”其中的一位廚師藍鋒利介紹,來自天南地北工作人員的口味喜好不同,船上的食材種類有限,要讓船員吃得好,的確得花一番心思,慢慢地他們已經積累了許多不同地域的菜譜。
科考隊員們紛紛表示,科考之行能圓滿的成功,離不開三位廚師的悉心照料。據了解,兩位大廚加一位二廚常常每天從早上五點半忙活到夜里十二點才能收工。
船長劉旸拍著胸脯說:“毫不夸張地說,我們船上的伙食不輸任何一艘船,這是我們自己的‘深夜食堂’。”
花絮
妻子出海時他們領證才三天
歡迎儀式上,海洋三所女研究員侯艷平感受了一把驚喜。她的丈夫鄧江倫手捧鮮花,穿過人群,親手將花束遞到了她的手中。
“向陽紅03”船出航時,他們才剛領證三天。
據了解,侯艷平和丈夫從大學開始戀愛,一路闖南走北,最終留在廈門。一結婚,就面臨長達130天的分別,小夫妻倆有諸多不舍,但也對航行充滿期待。
“那時候心情很復雜,我只是說一句‘一路平安’。”鄧江倫說,作為丈夫,把妻子送上船,當然很舍不得,但這是她的工作,只能默默地支持她。
科研人員牟劍鋒也飽受對孩子的思念之苦,幸運的是,昨天回到廈門,剛好趕上了寶寶一周歲的生日。牟劍鋒帶可愛的寶寶走入科考船,給他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
“7月份出航時,他才6個月大,剛剛開始學習爬行,現在看到我都覺得陌生了。”牟劍鋒說。
成果
此次科考航行完成了多項我國大洋科考歷史性的突破,創下多個中國首次:
1.首次在中東太平洋開展多要素大尺度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調查;
2.首次利用深海微生物原位培養等手段,在西太平洋海山區和東太平洋多金屬結合區開展深海特殊功能微生物類群的富集培養與功能驗證實驗;
3.首次在西太平洋中部和中東太平洋區域開展海洋放射性調查,掌握多種核素分布特征,進一步評估福島核泄漏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
4.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山布放了綜合生態深水錨系潛標;
5.首次在東太平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下滑翔機的測試和海上試驗,實現對深海大洋海洋生態環境的組網觀測,為立體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提供硬件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