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上“彈琴” 一彈55個年頭
翔安新圩“彈棉郎”翁加田傳承父輩老手藝,堅持手工彈棉花
翁加田手持棉弓、榔頭彈棉花。
海西晨報訊(記者 洪麗敏 通訊員 劉小東)每當北風起,天氣干燥時,便是一年中最適宜彈棉花的時節(jié)。在翔安新圩有家彈棉花的老店,入秋以后生意就特別好,店老板翁加田一家人拾掇起彈棉花的工具,打理好門店,迎來一撥撥上門的顧客。
不管是扛著舊棉前來翻新的老顧客,還是打聽著上門的新顧客,看中的就是翁加田用傳統(tǒng)老手藝彈出的一手好棉花。“彈棉郎”翁加田從19歲開始學彈棉花,至今已經(jīng)彈了55個年頭。
彈棉花手藝傳承三代
翁加田的老店里,每個物件都上了年頭。兩張兩米寬的正方桌用了二十多年、一把磨得光滑的棉弓用了三十多年、一個水樟木的面罩用了四十多年。而彈棉花的翁加田,一彈就彈了五十多年,這項老手藝在翁家也傳承了近百年。
“我的祖籍是浙江,后來父親到翔安新圩落腳,因為彈得一手好棉花,便在這里安家落戶、結(jié)婚生子?!蔽碳犹镎f,到了他這一代算是彈棉花的第二代,如今兒子也接手了,算是三代傳承了。
說起彈棉花的工序,翁加田說不太復雜,但需要耐心。19歲那年,他跟在父親身邊學彈棉花,花了三年的時間,才算入了門道,開始獨自走街串巷給人彈棉花。翁加田還有位弟弟從15歲開始學彈棉花,兄弟倆在新圩一人開了一家店,每到冬天時節(jié),生意都很好。
“我做過的棉被我都認得?!蔽碳犹镒院赖卣f,他們家的被子與別人家不同,四邊薄,中間厚,這樣的被子用二十年都沒問題。有些又黑又破的舊棉被經(jīng)他的手再彈一遍,又潔白如新,很多老顧客都專門來找他做棉被。
一人一頭為棉被牽紗。
磨紗工序讓棉被變得平滑。
五道工序費力又費心
“彈棉花是手工活,費力又費心?!蔽碳犹镎f,以前做一件棉被要花一天,現(xiàn)在有些工具改良了,一天大概能做兩件。說話間,翁加田把棉花均勻地鋪在木板上,隨即穿戴起彈棉花的工具。他先是在腰上套上腰帶,從后腰支出一長條竹板;再從竹板的上方引下一個鉤,掛在棉弓的中脊;最后左手持棉弓,右手拿榔頭敲擊棉弓上的弓弦。弓弦頻頻震動,棉花堆里上下浮動,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亢,奏響了“噔噔蹬蹬嚓、噔噔蹬蹬嚓……”富有音律的樂章。白色的棉絮在弓弦之間上下飛舞,一絲絲拉開了原本成團的棉花。
彈棉花是“獨角戲”,一個人持弓,雙手不能停,腳要不停移動。彈一輪下來,翁加田頭冒微汗。只見原先薄薄一層的棉花蓬松成十厘米高的棉花堆?!斑@還沒完,還要彈兩三次,彈出30厘米高才算完成。”翁加田說,一床棉被好不好,一是取決于棉花質(zhì)量,二是看彈棉花的手藝,把棉花打得越開,棉花的纖維重組就越充分。
棉花彈完后,后續(xù)的牽紗、定紗、磨紗和縫線就需要兩人配合了,這時,翁加田的老婆和兒媳婦就上場了。與別人平行“牽紗”不同,翁加田使用的是“交叉牽紗”法,一人一頭手握兩根紗線,橫的、豎的、斜的各來兩遍。如今,翁加田家里買了牽紗機,鐵架子上一次能串起36根線,大大縮短了壓紗時間。
隨后就是定紗,翁加田把水樟木做的木質(zhì)面罩壓在鋪好紗線的棉被上?!斑@個面罩是水樟木做的,表面有細細的小孔,壓棉被時,棉絮中的空氣才會被帶出,紗線與棉絮才能融合一體,不會跑線?!?/p>
最后還要磨紗、縫線。翁加田的兒媳婦陳玉熟練地操作著兩個圓盤,在棉被上來回摩梭,直到把棉被磨得摸起來有小水珠一樣的顆粒感,一床好棉被才算真正完工了。
新做好的棉被傳遞冬日的溫暖 。
一床棉被傳遞溫暖祝福
“彈棉花,半斤棉彈出八兩八,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翁加田隨口哼唱起彈棉花的歌謠,回憶起早些年一到冬天就下鄉(xiāng)去彈棉花的場景。
彈棉花是個喜慶的事,以前彈一床新棉被或者翻新一床舊棉被,必是家中嫁女、娶媳婦等喜事要發(fā)生。主人會請“彈棉郎”到家里彈棉花,并把好酒好菜供上,希望“彈棉郎”能彈出一床溫暖的好棉被,傳遞家人的祝福。那時,翁加田只帶上彈棉花的工具,在一個村里一待就是一兩個月。村民們閑暇時就會聚到彈棉花的地方來聊天,久而久之,翁加田與村民們都熟絡起來了。
“正如我父親當年說的‘手藝不吃空’,我這項老手藝很吃香,四里八鄉(xiāng)都歡迎我?!蔽碳犹镎f,彈棉花也要看天氣吃飯,天氣太熱沒人打棉被,潮濕陰冷的天也不適合彈棉花。在夏季,翁加田的兒子、兒媳都會打些零工添補家用,但一到冬天,全家人又會聚到一起重操彈棉花的舊業(yè)。
勤勞的翁加田靠著一手好手藝養(yǎng)育的四個孩子,都是聽著彈棉花的聲音長大的,因而,他們也都學得了彈棉花的手藝。如今,翁加田的兒子翁水渠接手了父親的手藝,在店里為顧客彈棉花。在翁加田看來,手工的東西費事不過時,他希望這項老手藝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圖片:通訊員 劉小東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