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通訊員 李琳 許惠蓉)期待已久的廈門地鐵1號線明日10時就要開通了。回頭去看,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地鐵建設,也許最為合適。
挖一條隧洞,遠比想象中復雜,正式開工前就涉及地下管線遷改、房屋征遷、樹木遷移、交通導改等環節,每項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挑戰還不僅于此,地鐵開工前各項計劃制定與專題研究,更是摸著石頭過河,考驗著廈門地鐵建設者。
在采訪和翻閱歷史資料的過程中,記者也梳理出一組相關數字,從這組數字可以窺見地鐵籌備過程中的辛酸苦辣。
19 1000 500
19
前期調研走訪19座城市
廈門軌道集團建設事業總部總經理趙榮生清楚地記得,2011年11月21日,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公司掛牌成立。
“我建路建橋二十多年,雖然建了許多基礎工程,但這是我第一次修地鐵。”趙榮生回憶,集團掛牌成立當天,大家內心其實都有些迷茫,“我們幾乎都是修路修橋出身,對如何修建地鐵,心中并沒有底。”當時擺在趙榮生面前的還有一件急迫的事,那就是招募大批的地鐵建設人才,“我們沒有給任何承諾,他們就義無反顧地來了。”于是,來自五湖四海、不同企業的人才集聚在廈門,建章立制、培育企業文化。
城市軌道交通投資規模大、建設時間長、報批程序多,做好前期的研究和籌備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工程總籌劃的基礎上,針對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還需要詳細編制設計計劃、土建施工計劃、機電安裝計劃與開通策劃。
“所有的施工組織,都是大伙在辦公室夜夜討論出來的,這項工作本可以交給設計院去做,但我們都是一個個站點調研。”趙榮生說,印象最深的還有計量檢測表編寫,大伙走訪調研19個城市,十多人花費了半年,完成厚厚一本符合廈門實際情況的表格。
在趙榮生看來,做這一行的人內心都有相同體會:對不起家人。“90歲老母親今年離開時我也不在身邊。”這成為趙榮生心中永遠的遺憾,“節假日過年無法回家、長時間無法陪伴家人的情況,在我們軌道行業比比皆是。”
1000
管線遷改簽了1000多份合同
“上天容易下地難”,除了復雜的地質條件外,地鐵開工前,還要對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線進行遷改。
廈門軌道集團建設事業總部動遷保障部經理洪火南介紹,地下管線被稱為地下生命線,僅管線種類就涉及污水、自來水、中水、原水、多家通信光纜、110監控、燃氣、氮氣、電力、交通信號、路燈照明等二十幾種,產權單位涉及十幾家。這里同樣也有一組數據,地鐵1號線全線僅管線遷改合同就簽訂了1000多份。此外,施工期間還遷改了6410棵喬木。
由于地鐵1號線島內基本沿著舊城區、居民區及各交通主干道,道路狹窄、商鋪密集、人流車流復雜,給管線遷改帶來了不少難度。有的老城區管線歷史已久,甚至檔案缺失,除了進行管線調查、檔案館查詢外,施工人員還訪問老市民,盡量采用人工開挖。
“大多數管線遷改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洪火南說,為了減少對居民的影響,他們采取多種措施,包括施工過程中通過覆蓋麻袋、墊毛毯等減少噪音震動,通過人員、設備、力量的多投入來縮短施工時間。
朱立錕是廈門軌道集團建設事業總部管線高級專員,他負責的呂厝站區域就有個主供水管,廈門二分之一的用水都來自于它。“遷移那天是從晚上12點到次日早上6點,只停了6個小時的水,也許市民們感受不到這個巨大的工程,但這一條水管我們前期準備溝通就花費了兩個月”。
500
交通組織審批方案500多次
針對地鐵1號線特點,建設前期已由牽頭部門先后開展“可研”報告、客流預測、工程難點、施工交通組織、環境影響、地質危害評估等14個配套專題的編制。廈門軌道集團總工程師辦公室前期研究管理專業經理石磊說,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交通造成影響,交通組織方案是專題研究中的一個重點。
“地鐵1號線施工以來,城市道路擁而不堵。”回顧這三年多來的交通組織,廈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秩序管理大隊教導員吳志鵬這么評價它。他告訴記者,地鐵施工圍擋主要有四個原則,一是站點圍擋要合理;二是實施“占一還一”;三是保障公交通行;四是保障行人、慢行系統通行。
在地鐵圍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施工變化,圍擋也變化。呂厝站是地鐵1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站,施工工序前后分了11期,工期達4年之久,每期轉換都要重新制定配套交通組織方案,每次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吳志鵬介紹,建設期間,地鐵1號線交通組織審批方案就達到了500多次。
市民切身體會到的是,盡管地鐵建設給城市帶來了“陣痛期”,但無論如何施工,道路也從未封閉,這在其他城市地鐵建設中也是少見的。
走高架不走海底至少節省幾十億
地鐵建設前期的討論還有許多,比如在站點的選定上,就要考慮工程地質條件、征拆及施工難度、交通導改等因素,然后進行多輪優化。
據悉,當時地鐵1號線跨海段是建海底隧道還是建高架,也經歷了一番討論。“考慮到安全性和成本,最后決定建設高架。”石磊說,高架最大的天敵是臺風,經過研究,這個地段臺風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中國地鐵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副總工程師吳爽也提到,“我們一開始只是做一個比選方案,后來幾個方案逐步成型,變成今天走在地上的這樣一個方案,從地下變成地上,至少節省了幾十億的投資。”
e通卡乘地鐵優惠力度大
晨報訊(記者雷妤)明天起,市民們就可以搭乘地鐵出行了。目前,乘坐地鐵支持三種購票方式,除了此前公布的自助購票、互聯網購票外,還有市民熟悉的e通卡出行。
廈門信息集團易通卡公司介紹,e通卡不用排隊買票取票,可直接刷卡進站出站,優惠力度大:
1.持e通卡刷卡的,按票價9折優惠;
2.本市學生持學生e通卡刷卡的,按票價5折優惠;
3.本市65周歲以上老人持專用敬老e通卡、本省70周歲以上老年人持《福建省老人優待證》,每日高峰時段(7:00-9:00,17:00-19:00)按票價5折優惠,其余時段免費。
4.本市的勞模、烈屬、離休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等持專用的e通卡刷卡的,給予免費。
此外,市民還可通過TVM(自動售票機)自助式購買單程票進站,可現金支付,也可移動支付;支付成功后,TVM發售單程票。
紀念票、旅游票、計次票等也都可在客服中心購買,旅游票分為一日票、三日票、七日票,計次票分為15次、30次、50次票,適合短時間頻繁乘坐地鐵或長距離乘坐地鐵的市民。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地鐵結合“互聯網+”及移動支付,推出了移動手機終端“廈門地鐵AMTR”APP的新型購票方式。市民們無須排隊,可提前在軟件上購票。
“升級版”e通卡通行廈漳泉福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廈門信息集團易通卡公司于日前正式發行“互聯互通e通卡”,相當于是普通e通卡的升級版。目前,“互聯互通e通卡”已可在廈門本市的公交、BRT、輪渡、出租車等交通領域刷卡應用,而明天開通的軌道交通也將可使用互聯互通e通卡刷卡乘坐。與普通e通卡相比,該卡還可在漳州、泉州、福州、莆田、三明、南平、寧德、龍巖、平潭綜合試驗區等地使用。
廈門北站北進站層明啟用
晨報訊(記者雷妤)廈門北站北進出站層明日將正式啟用拉。隨著廈門地鐵將于12月31日正式開通,今后市民乘坐地鐵到北站將更方便。
過去,廈門北站只有南進站層一個進站口,客流一大就容易造成擁堵,廈門火車站方面介紹,北進站層啟用后能大大緩解擁堵情況。
此外要提醒的是,北到達層的出站口暫時還無法啟用,到達廈門北站需要換乘地鐵的乘客,需要從南到達層出站后由通道步行至地鐵口換乘。
見證地鐵建設期待成首批乘客
“盼望太久了,一聽說地鐵要開通,就迫不及待想去體驗。”住在地鐵1號線將軍祠站附近,市民陳曉綺見證了廈門地鐵1號線從無到有到即將開通的點點滴滴。元旦小長假來臨,陳曉綺已經計劃好,地鐵1號線開通那天,她要帶著1歲8個月大的寶寶去體驗,“期待成為第一批乘客”。
2015年6月,將軍祠站開始一期工程圍擋施工。施工給陳曉綺和鄰居帶來了些許不便,一開始,她還有點困擾。但是,隨著工程的進展,“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能看到或多或少的變化”,慢慢地,陳曉綺開始期待地鐵通車的那一天。
2017年10月,廈門地鐵體驗式試運行。陳曉綺拿到了體驗券,但是因為工作的關系錯過了,最后只能讓朋友去體驗。“那次沒去成,覺得有點可惜。”陳曉綺說,這也更讓她期待地鐵的開通。
“地鐵不再是冷冰冰的效果圖,而是即將成為給市民帶來便捷交通的新出行方式。”得知地鐵12月31日開通,陳曉綺很興奮。陳曉綺說,之前周末帶孩子出去玩很不方便,坐公交出行人多擁擠,怕寶寶受不了;開車的話則必須兩個大人同行才行。
如今有了地鐵,陳曉綺已經計劃好了一家人的出行:“園博苑、集美學村,這些計劃了很久的地方,終于可以帶著寶寶和家人去走一走了。”
(記者白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