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院干警在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審判數據。安海濤攝
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 陳寶清 攝
廈門法院探索創建司法助力營商環境建設的“1+3+5”模式——
以法為翼,加速高素質發展
東南網10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薛瀟)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全國22個城市營商環境試評價報告,廈門排名第二。良好營商環境的背后,不得不提的是廈門的“司法秘訣”。在世界銀行關于營商環境的法治評價指標中,評價法院工作的指標權重占30%,集中體現為“執行合同”以及“辦理破產”指標。
讓營商環境成為廈門的城市新名片,改革開放的新亮點,區域競爭的新優勢,為此,廈門法院探索創建司法助力營商環境建設的“1+3+5”模式,緊緊圍繞“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一個目標,從訴訟服務便利化、審判質效提升、司法公開透明等方面入手,實施“三大提升行動”,營造創新型、開放型、誠信型、效率型、安全型的“五型法治環境”,有力助推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建設。
便利化 信息化工作提質增效
不久前,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廈門福也餐飲服務合伙企業破產程序,通過創新運用“三合并”簡化審理機制,這個全省首例網絡眾籌企業執行轉破產案件,僅用40天便審結了,成為全省法院執轉破審理時限最短的案件。
以被最高法院確定為“全國企業破產案件審理方式改革試點法院”為契機,廈門中院逐步規范內部銜接機制,推行破產簡易審程序,創設預重整、預和解等機制,兩年多來,推動了21家被執行企業退出市場,涉及執行案件近千件、標的近20億元,“破產框架力度指數”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廈門中院以對外便利化、對內科學化,對外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對內為法官增效減負為目標導向,改造建成1800平方米新訴訟服務中心,集合“一平臺三中心”,即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對接平臺和訴訟服務中心、訴調對接中心、司法事務輔助中心,打造服務群眾主陣地、服務辦案大平臺。
首創“法庭義工”機制,打造全省首家律師服務網絡平臺等創新舉措,有效提升精準服務、便捷服務、品質服務水平。今年初以來,通過律師服務平臺在線審核成功立案2768件;公證參與司法送達月均完成率提高5倍,取證調查周期縮短80%,財產查控周期縮短50%。
不僅如此,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把深化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作為提升審判質效的“兩翼”抓手,大力推進繁簡分流、審裁方式精簡化、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示范性訴訟等機制改革,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廈法e平臺”大數據中心和執行網絡查控等信息系統,各區法院因地制宜開展類案智審平臺、互聯網法庭、“法律魔方”要素審理、交通事故網上一體化處理等“微創新”,不斷提升司法效能。
數據顯示,2017年,廈門法院商事案件結案率較2015年提高28.2個百分點,執行案件平均執行期間縮短31天,執行到位金額增加32.3億元,審理標的額10萬至12萬元的買賣合同案件平均時間65天,從受理到執行到位不超過250天,合同執行成本不超過訴訟標的額15%。
講誠信 促安全司法公開透明
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給生活帶來不少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新型矛盾糾紛。近日,思明法院就集中受理了23起建行廈門分行起訴貸款客戶的系列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原來,中國建設銀行在全國推開的網上授信金融快貸業務——“快E貸”。該類業務小額貸款申請人不需要到銀行柜臺簽訂書面合同或提交紙質資信材料,只需要通過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提交申請即可在通過審批后獲得貸款。
原本是為了方便客戶貸款,沒想到,在發生糾紛時,卻因為該業務全流程個人網絡自助操作、無客戶紙質簽字等特點,使銀行陷入了舉證難的尷尬境地。
思明法院組織專業法官會議集體討論,提出以網絡貸款申請流程公證的創新思路作為突破口。通過法院與金融業聯席會平臺,指導銀行向專業公證機構申請證據固定公證,對上述業務從注冊、申請、審批到獲取貸款和轉出資金全流程進行公證,有效化解糾紛,保障金融安全。
事實上,這只是廈門推進金融案件專業化審判,打造安全型法治環境的一個縮影。廈門通過設立專門審判庭和法庭,集中審理涉金融案件3967件,并且積極開展集中清理金融債權專項行動,妥善處理涉眾型期貨交易平臺糾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市場風險,特別是金融市場風險的底線。連續六年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推動“放管服”改革,形成更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營商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還把破解執行難作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抓手,推動市“兩辦”出臺全市失信聯合懲戒實施細則,將執行聯動納入文明創建和綜治、績效考評,推動市人大制定信用條例。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與發改委等65個部門共建失信聯合懲戒信息平臺,應用全省法院88萬條失信數據,全面限制失信被執行人置產置業、投融資、高消費等行為,大力營造“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氛圍。
以安全、誠信促司法的公開透明。廈門法院嚴格對標最高法院發布的流程公開標準,加大司法公開平臺建設和整合力度,持續擴大文書上網、庭審直播、審判流程和各類司法信息公開范圍。建設全國首個法治文化街區,創設“公民司法體驗”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生態環境司法文化宣傳教育”三個基地等,邀請各界群眾旁聽庭審、見證執行,努力讓公平正義可見可知可感。
敢創新 勇改革服務開放型經濟
上月底,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廈門市人民檢察院、廈門市司法局四方簽署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司法保障與法律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建立廈門自貿片區信息互通共享機制、概括性委托第三方送達機制、專家調查員機制、探索“快審快判快執”辦案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交流,積極探討創新事中事后監管機制。
在自貿試驗區這塊“改革試驗田”里,廈門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探索始終堅持大膽創新,走在前頭。廈門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在全省率先開展知識產權“三合一”試點工作,率先在自貿區設立知識產權巡回審判法庭,積極爭取設立廈門知識產權法庭,近三年審結知識產權案件3506件。同時,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線上+線下”法律服務與司法保障體系,為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立足于廈門開放型經濟的城市特色,廈門法院還積極服務“一帶一路”“海絲”戰略支點、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大局,在全國、全省率先設立涉臺法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轄機制,全方位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
廈門中院院長王成全表示,接下來,廈門還將在加快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發展的司法保障上下功夫,堅持一盤棋思想、強化項目支撐、加強工作保障,推動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的繁榮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