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區守正創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打造群眾精神家園“升級版”
去年以來,廈門市湖里區持續發揚先試先行、敢闖敢拼的特區發祥地的精神,圍繞中央、省、市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相關工作部署,大力推進社區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工作,定方案、搭平臺、融資源、建機制、促長效,把社區書院發展優勢轉化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強大動力,切實推動了社區書院全面升級、社區治理全面進步、群眾生活全面發展。
東榮社區書院組織老黨員開展“夕陽讀報小組”。
“鮮活”,思想引領有深度
湖里區委文明辦主任傅芳槐表示,我們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領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健立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組織架構,由各級黨組織“一把手”擔任“總舵手”,立起“紅坐標”,掌握好社區書院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區委宣傳部將“區級領導+1個宣講團+1支理論輕騎隊+85支宣講先鋒隊”等宣講大隊伍資源鏈接到社區書院,依托小區黨支部組建百支黨員理論宣講隊,把黨“想說的”和人民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既串講理論知識、黨政新策,又結合宣講員自身經歷講體會,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宣講方式在群眾中好評如潮。東榮社區書院“夕陽讀報小組”社區老黨員們堅持每天為大家讀報紙、宣講新政策,結合自身講特區建設的經歷和體會,引導群眾自創自編自導自演,用快板、答嘴鼓、原創歌曲、舞蹈、情景劇等文藝形式宣傳理論政策,“理論+文藝、理論+活動”使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攜手中國故事短視頻產業基地,將優秀的宣講提綱、征文故事、讀書心得等“IP”資源進行開發,制作《奮斗》、《金安追夢聲》、《廈門:改革開放四十年》等優秀短視頻作品,在抖音、騰訊視頻、微信矩陣等平臺投放,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
金安社區書院組織開展學習心得分享會。
“盤活”,部門聯動有力度
湖里區在充分用好社區現有空間載體和設施設備的基礎上,還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將資源進行歸類整合,搭建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文明風尚培育等7大平臺,組織區直相關部門全面梳理全區黨建、宣傳、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文明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摸清陣地數量面積、開放時間、設備情況及人才專長、服務范圍、項目內容等,建立陣地庫、人才庫、項目等“三庫”,實現全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一盤棋”。建立“書院吹哨,部門報到”的大聯建模式,把各口的人財物資源有序投放到社區,由社區書院統籌管理、按需調配,使社區書院從過去的“小馬拉大車”變成“群馬拉大車”。引導社區周邊企業、校園、醫院、教育基地等以就近就便的形式向社區書院開放,建立聯系檔案,簽訂合作協議,實現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功能互補,與社區書院無縫對接。比如區衛健局持續深化“百名專家進社區”品牌活動,把市級優質專家資源鏈接到社區書院,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專家級診療服務;再如區教育局為推動中小學體育設施對外開放,金尚小學、東渡小學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湖里中心小學、東渡二小、進修附屬小學、烏石浦小學也將陸續開放,為周邊社區書院提供優質場地、設備和師資資源。區文旅局推動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與東榮、東渡、金海、北站等十多個社區共建合作,為社區書院配送圖書資源累計31296冊。同時,還建立了“場地預約登記、設備統籌管理、課程評價反饋、項目進入退出”等一系列涵蓋管理、運行、參與、激勵等各方面的長效機制,使社區書院這個“大熔爐”在資源大整合后秩序不亂、運行不滯、服務不降,長效可持續發展。如金安社區書院建立了場地、課程預約登記制度,改變原本社區書院爭場地、爭設備、重復開課等現象,讓社區書院運行更有序。
興隆社區書院開展兩岸同胞聯誼會。
“激活”,群眾參與有廣度
湖里區還專門成立了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專家、文化藝術、體育健身、科技科普、道德楷模、移風易俗、小區治理、醫療健康、垃圾分類等十一大志愿服務隊伍,在區一級成立志愿服務總隊,街道成立志愿服務中隊,社區成立志愿服務隊,全面整合全區志愿服務資源。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加強供需對接,根據服務意向、區域、時段等,把志愿服務崗位和項目推送給符合條件的志愿服務隊伍。建立評價反饋制度,由供需雙方對志愿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基本保障等內容進行反饋和評價,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水平。比如,發動區屬小學與社區、小區結對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動手”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以每個班級為單位掛鉤一個小區,首批9所小學百余名“小路長”每周三下午到掛鉤小區開展潔凈家園活動,大力營造“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座小區”的濃厚氛圍,共同維護清新美麗的生活環境。通過社區書院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凝聚一批社區能人達人,進一步孵化社區智囊團、馨雅藝術團、綠翔媽媽、愛心手工坊、養生俱樂部、詩詞社、親子國學社等充滿活力的草根社團,有效發揮草根社團在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作用。以社團認領項目的形式,讓各類社團“反哺”社區,提供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課程和活動,為書院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培善、霞輝、沁心泉等一批專業化社工服務機構,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由社區書院提供場所,在規定的時間內供機構免費使用,培訓機構則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或部分抵償的培訓課程。金尚社區書院引進“白鷺書畫苑”,以社區提供免費場地,機構提供免費培訓服務的形式,讓社區低保戶兒童享受到高品質的“棋琴書畫”課程。
興園社區書院開設興研課堂。
“生活”,文明實踐有熱度
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高潤指出,要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服務形式,開展經常性、面對面、心貼心的文明實踐活動。該區結合小區的治理工作,“升級”社區書院民主協商議事功能,打造“書院議事廳”品牌,聚焦居民關注的社區重大事務和小區難點問題,由社區黨委牽頭,定期邀請社區“兩代表一委員”、轄區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小區六小隊伍”(即小區秘書、小區律師、小區警察、小區醫生、小區教師、小區調解員等)、居民代表等,召開聽評會,共同商議解決問題。如金尚社區書院創新打造“135N”議事堂,以“1個議事廳+3步走工作法+5項流程+N類議題”模式,推動民主議事規范化長效化,通過議事堂培育居民治理力量,從項目征集、商議到實施、監督、管理,都有居民全程參與,形成了書院搭臺、黨組引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局面。為推動試點工作更有代表性參考性可學性,湖里區還因地制宜選取了7家各具特點的社區書院作為第一批試點,結合實際加強分類指導、分類施策,制定差異化培育方案,使7個試點社區在探索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探索出在不同類型(商品房社區和保障房社區)、不同基礎(基礎條件好和基礎條件差)、不同人文條件(外來人口多、老年人口多)的社區開展融合工作的有效辦法。如金安社區突出學“習”品牌,打造了學習心得分享會、文明實踐研學之旅、每月“習”語等精品活動,讓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興隆社區突出臺胞融合,建成了“暇謐隆屋”、鷺臺緣文化長廊等“四合院式”書院文化陣地,開設“同融特色講堂”,舉辦兩岸文化沙龍、尋根茶話會讀書會、兩岸同胞聯誼會等兩岸文明實踐活動,成為同胞融合的重要平臺;徐厝社區結合“村改居”社區特點,打造了“紅喇叭理論傳習所”、“古厝新韻”藝術團、“社企一家親”等品牌,促進新老市民從“心”融入徐厝。同時,注重“固定課堂”與“流動課堂”相結合、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社區書院與小區分課堂相結合,拓展文明實踐課程和活動的頻率和覆蓋面,讓惠民活動天天見、天天深、天天新。禾山社區在東海山莊、欣悅園、新景龍郡等多個小區開設龍郡學堂、小區書屋等,把垃圾分類、酵素制作、針炙推拿等群眾“點單”率高的課程活動直接辦到居民的家門口,讓居民就近就便來參與。興園社區書院通過興研課堂“知識養成計劃”、興稚課堂“親子共融計劃”、興雅課堂“德律培育計劃”、興耆課堂“長者反哺計劃”等,讓文明實踐活動涵蓋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群眾的不同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