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的白海豚被解剖,將制成標本。
白海豚尸體如何處理?
(釋疑:已完成解剖,將制成科普標本。)
“雖然這只白海豚已經死亡,但因為它的體型等很奇特,具備很高的科研、科普價值。”辛建軍介紹說,6月4日凌晨白海豚死亡后,參與搶救的專家第一時間將白海豚尸體冷藏妥善保管。之后,廈門市海洋漁業部門雇請一艘船艇,將白海豚尸體先從小嶝島運到大嶝,再輾轉運回島內一科研基地。除鑒定死因外,更重要的是著手準備將白海豚的尸體制成科普標本。
目前,白海豚尸體已完成解剖,表皮和骨骼要制成標本,還要經過脫脂、漂白等一系列流程,起碼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標本將被送往火燒嶼的中華白海豚科普館,除了科普展示外,更要讓市民感受到中華白海豚目前惡劣的生存狀態,喚起公眾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
■鏈接
救援過程全記錄
5月25日清晨6時30分左右,一只擱淺在灘涂的受傷白海豚被小嶝島村民發現,村民對它潑水保濕。早上8時許,白海豚被村民和民警抬上擔架,就近送往當地一家水產公司的臨時水池里,海洋漁業專家趕來會診并涂藥。
5月26日上午,海洋專家趕往小嶝島,對受傷白海豚進行檢查、救治。專家檢查發現,白海豚的頭部、身體、尾巴等部位不同程度受傷。此外,白海豚一直不肯主動進食。
5月27日,來自南京和南寧的兩位海洋專家趕赴小嶝島,對白海豚進行會診,專家初步判斷,白海豚不僅有外傷,還患有慢性病。當天,專家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它補水補食及補充營養,并對它采集血樣和胃液作進一步分析。
5月28日,白海豚仍不肯進食,但配合專家灌食治療。
5月29日-31日,專家繼續對白海豚實施涂藥、灌食、輸液治療,但它的虛弱狀態沒有改觀。
6月1日中午,白海豚出現少量反胃吐魚現象。
6月2日上午,白海豚吐出補食的全部魚物,專家暫停補食方案,改為點滴輸液。
6月3日上午,白海豚動作遲緩,游動速度下降,體能愈發不支;下午基本浮游不動,補水全部吐出;傍晚開始出現下沉跡象,需借助人力采用擔架半濕法托住和人工澆濕方法。
6月4日凌晨1時39分,白海豚停止了呼吸,不幸死亡。現場值守工作人員和專家在白海豚四周點燃蠟燭,表達哀思。之后,白海豚的尸體被移入養殖場凍庫暫存并輾轉運回島內一科研基地。
(圖片均由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