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道梧村隧道搶險紀實 奮戰八晝夜搶通主動脈
劉亞南心里“咯噔”一下:梧村隧道中段有一條人防通道,直通東坪山半山腰。從這個地方流出黃泥湯,可能性只有一個:山上有泥石流或者山洪,沖了進去。 所幸,橋隧中心的應急預案及子預案有上百個,訓練有素的值班人員立即按預案封鎖隧道和好幾個匝道口,避免車輛繼續進入。隨后,隧道里的三四十輛車在幾分鐘內全部被有序疏導出隧道。 當時流入隧道的山洪,流速快、流量大,“如果沒有采取緊急措施,隧道里很可能會出人命。”市公路局局長王巨創說,“及時處置避免了次生災害,給接下來的搶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在人防通道的入口外圍,就有一條寬約10米、深達三四米的大排洪渠。而當隨即趕來的劉亞南和工人們上山查看時,排洪渠已經不見了。“山體出現塌方滑坡,硬是把那么大的排洪渠完全填滿。”劉亞南回憶。 排水措施 先后投入大型挖掘機、兩臺高揚程排水車、4臺“龍吸水”以及廈門最大的抽水泵 效果 21日零時,所有抽水設備一起發力,積水開始消退 各方力量馳援 積水開始消退 山洪從人防通道灌入后,將隧道的水泵房淹沒,不僅導致隧道全線停電,且隧道自身的排水功能盡失。公路局現場救援力量悉數到位。搶險隊先用大型挖掘機搬巨石阻擋山洪,然后再用剛調集來的編織袋裝沙土、做沙袋,堵住小缺口。同時,為了引流山洪,排洪渠的疏通同步進行。 事發幾分鐘后,市公路橋隧中心搶險科科長江繼勛,開始緊急聯系抽排水設備及相關配件,請求支援。龍巖的合作單位福建僑龍,帶著高揚程應急排水搶險車星夜啟程趕來…… 順應公路信息化發展要求成立的路網中心,平時擔負著路網運行監測、路況咨詢等服務,此時則是應急處置中心,這里集結了局領導及機關各部門的力量,擔負著對上、對外、對內溝通作用,傳遞、溝通各個搶險環節的各種所需,一臺“救援機器”開始快速運轉。一大早,市民就從收音機里聽到了各積水路段的相關信息。 而初步測算的結果令人倒吸了一口冷氣:隧道內積水超過十萬立方米,泥砂量超過7000立方米。淹得最深的地方達6.8米,幾乎沒頂。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險情數字。 第一批趕到的支援力量是廈門消防,他們帶來了揚程達五六公里遠的高揚程排水車。不過,布設水管的工作十分繁重:輸水帶直徑30公分,100米有幾百公斤重,光運送這些帶子就用上了5部卡車。在消防戰士和公路搶險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日零時20分、23時30分,消防先后增援的兩臺排水車先后出水。 龍巖方面,廠家援助的4臺1500方移動式應急排水搶險車(俗稱“龍吸水”)于19日早上和中午分別抵達現場。他們在梧村隧道蓮前入口,用“兩兩接力”,分別在20日12:30和23:30啟動抽水。 這些排水車,都是全省最好的。因為積水位置太靠隧道中段,輸水長度接近2公里,只有這種設備能幫上忙。不過,即便如此,排水效率也不夠。于是,水平排水的同時,搶險人員迅速著手垂直排水之法:20日一大早,在梧村隧道正上方、靠近文興隧道東浦出口的護墻被打開,這是梧村隧道的豎井。 不過,想用上這個“出水口”,難度極高。這個直徑2米的豎井,剛好通到梧村隧道的泵房,從井口到隧道底部,深達40余米,在護墻掏開后,先要加固井口,否則人下井之后,掉落一塊小石頭,都極其危險。 與此同時,路橋管理公司方面支援的全廈門最大的抽水泵運送到現場。這個水泵重達1.1噸多,由兩臺吊機慢慢吊入豎井當中,隨后,與之配套的數根長約12米、直徑300毫米的鋼管,被依次焊接起來,形成出水管。供電部門提供的移動式應急電源車也緊急開赴現場。 21日零時,這臺抽水泵開始作業,配合原有抽水設備一起發力,積水終于開始消退。 |
- 2013-07-26梧村隧道"退水戰役"進入攻堅階段 最后百米最難搞
- 2013-07-25海滄大橋翻修梧村隧道積水 廈門交通迎困難時期
- 2013-07-25廈門排查已建項目積澇點 梧村隧道抽水遇阻
- 2013-07-25梧村隧道抽水遇阻 潛水泵被堵住停運水位退了又漲
- 2013-07-24海滄大橋翻修梧村隧道積水 廈門交通迎最困難時期
- 2013-07-24梧村隧道排水進度已過半 目前還有427米長的積水
- 2013-07-24海滄大橋翻修梧村隧道積水 廈交通迎來最困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