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漁后,市場上廈門人愛吃的魚鮮多了起來。
海西晨報訊(圖片 記者 唐光峰 攝 記者 曾昊然)開漁季來啦!最近陸續有不少漁船回港,帶回鮮活的海鮮,也為市民的餐桌上增添了許多新鮮美味。那么,在琳瑯滿目的魚類中,廈門人素來最愛吃的10種魚是哪些?又有哪些“最廈門”的吃法?
今天,晨報記者專訪對漁文化頗有研究的老廈門朱家麟,為您進行盤點。
1.帶魚
朱家麟介紹,帶魚是洄游魚類,中國大陸沿海帶魚有三個種群,分布在黃渤海、東海、南海。而主要在臺灣海峽洄游的帶魚被稱作本港帶魚,是中國三種帶魚中最好吃的。
閩南人之所以喜歡帶魚,一是因為好吃,二是產量大。廈門漁民在一個多世紀前釣捕帶魚的方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捕魚方法,由此衍生出一種特別的船型叫釣艚,至今仍被許多老廈門掛在嘴邊。
最佳嘗鮮季節:冬季
吃法:煎炸帶魚。把帶魚魚身切成段來煎炸;而魚頭和魚尾可用來煮醬油水。
2.嘉臘
嘉臘曾是廈門海域的“常客”。朱家麟介紹,廈門青嶼、東嘴灣附近的海底礁石以前是它們的產卵場。在東亞文化中,嘉臘被日本、韓國奉為貴族魚,用來祭祀。而老廈門則把這種魚用于紅白喜事。這種魚,個頭大,口味好,顏色漂亮,深受老廈門喜愛。目前市面上的嘉臘多為養殖魚。
最佳嘗鮮季節:冬季
吃法:老廈門常用魚頭和骨頭燉白菜豆腐;魚身用來煎魚排,也可以鹵,或煮嘉臘魚粥吃。
3.黃翅魚
黃翅魚是廈門魚類中的“明星魚”。朱家麟認為,這得益于它鮮味足,肉質細膩,大小適中。“在閩南人吃的魚中,綜合口味、大小、色澤等來看,黃翅魚可排第一。”
老廈門常說:“冬至前吃黃翅魚。”也就是說,冬至前的一段時間是黃翅魚最鮮美的時候。朱家麟稱,現在市面上的黃翅魚95%是養殖的,野生的一斤可以賣到80元—100元。
最佳嘗鮮季節:冬季
吃法:干煎黃翅魚,不煎透,潑上醬油。還可以煎透,下水,把魚放下去熬到魚湯發白,再下面線,適合胃口不好的老人和小孩吃。
赤鬃魚。
4.赤鬃魚
赤鬃魚其實有幾個“近親”,外行以為是同一種魚,只有內行才品得出來。朱家麟介紹,按大小來說,第一種叫大板,第二種叫板仔,第三種叫赤鬃。這三種魚味道相差不大,與黃翅魚相比,其味道更鮮甜更濃郁。
最佳嘗鮮季節:秋末到冬季
吃法:可用赤鬃魚連同酸筍來做酸辣魚湯。
5.鯧魚
廈門人說的鯧魚有3種:白鯧、斗鯧、灰鯧。斗鯧體型最大,肉最厚;白鯧肉質細嫩、鮮美,是廈門市民最常食用的鯧魚。鯧魚的特點是骨頭松軟,沒有細刺,含脂肪多,肥美,香醇,閩南人認為它是上等食用魚,喜歡給老人和小孩吃。
最佳嘗鮮季節:春夏之交
吃法:白鯧可用來蒸,放點醬油。斗鯧一般整條煎,然后切塊。灰鯧兩種吃法皆可。
6.馬鮫魚
廈門最常見的是藍點馬鮫魚。在過去老閩南人的吃魚排行榜中曾是“魚王”。閩南民諺說:“山上鷓鴣獐,海里馬鮫鯧”,就是贊美這種魚,其肉質結實,香味足。
最佳嘗鮮季節:初春
吃法:馬鮫魚羹,把剁碎后的馬鮫魚和黃瓜、筍一起加水做成魚羹湯。或用馬鮫魚打魚丸。
石斑魚。
7.石斑魚
石斑魚是人盡皆知的“貴族魚”,它生活在海底石頭縫中,較難捕捉。廈門常見的是青石斑魚(亞種)。石斑肉質結實,細嫩有嚼勁,皮膚有膠質,屬于高檔魚,價格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一斤。
最佳嘗鮮季節:春末
吃法:個頭大的(10斤以上),可以做魚頭煲;個頭小的以清蒸為主。
巴浪魚。
8.巴浪魚
朱家麟透露,巴浪魚最奇妙之處在于,一般只有講閩南話的人喜歡吃,而廣東人則對這種魚沒有好感。閩南諺語“巴浪,好吃不分翁(老公)”,就是指打到巴浪魚后不舍得分給老公吃。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巴浪魚是罕有魚,一年只有一兩個月能吃到。直到上世紀70年代后,巴浪魚才多起來:“倉庫里放不下,只能到廈大的上弦場曬魚干。”
最佳嘗鮮季節:春夏之交
吃法:煎、炸、煮、蒸,各種方法都可以吃。過去老廈門常把它當魚飯吃。
紅娘子魚。
9.紅娘子魚
這種魚形態漂亮,廈門市場上常見的有三四種,共同特征是頷下有兩條須,顏色鮮艷,身上有金色條紋,緋紅色鱗片尖,活像披著霓衫羽衣的嬌羞姑娘,因而得名。紅娘子肉味不腥,鮮嫩無比。
最佳嘗鮮季節:春末
吃法:個頭小的用來煮醬油水,個頭稍大的蒸著吃。
10.鰳魚
過去是閩南常見的魚種,特點是刺多,但肉質鮮美。閩南諺語形容這種魚為:“鰳魚煮菜脯,好吃不分母(老婆)。”
最佳嘗鮮季節:春末
吃法:經典做法是煮蘿卜干,讓魚的鮮味配上蘿卜干的香味,特別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