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海蠣。 【海蠣】 煎著吃很美味 朱家麟介紹,海蠣,是蚵的別名,也寫作蠔、蠔,廈門人習慣寫做蚵(音ke)。現(xiàn)在吃蚵最著名的做法就是“碳烤生蠔”,但是老廈門最具特色的海蠣家常菜做法,卻非蚵仔煎(海蠣煎)莫屬。當然了,要想吃上地地道道的蚵仔煎,很簡單,把好材料備好即可。 朱家麟說,蚵仔煎最為巧妙的搭配是:用天然的番薯粉,與海蠣調(diào)和,然后加入青青白白的辣香大蒜提香發(fā)味,再用酸甜的辣醬作為佐料,讓它們與蚵肚、蚵耳、蚵裙的味道混搭調(diào)和出濃烈香味。 不同地點出產(chǎn)不同美味 巖石、灘涂、沙灘,看似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其實都可能成為“討小海”絕佳的競技場。在延綿的海岸線上,能讓人大飽口福的海鮮不計其數(shù)。 巖石礁石上是貝殼類、藻類等海洋生物的天地。貝殼類喜歡依附在巖石表面或是藻類植物之上,要借助鋤頭等工具,才能將貝類挖下。石頭縫里,還有不少螃蟹,尤其是正在換殼的螃蟹。缺少了堅硬的外殼,螃蟹們只能躲在石頭縫里,往往就成為漁民的囊中之物。有的石洞里還藏著鯊魚、狗鯊,一不留神就進了張開的魚簍子里。 在環(huán)島路書法廣場周邊的海岸邊,就有兩塊這樣“神奇”的巖石。春天,巖石上會長出滸苔、石花草。滸苔是廈門人吃春卷時必不可少的配料,石花草能做成清熱解暑的石花凍。在石頭附近經(jīng)常有海蠣、貽貝、鮑魚等海鮮。 沙灘也是海鮮聚集生長的地方。沙灘上的小圓孔里,躲著蟹類、貝類、蛤類以及軟體類等海鮮。 討小海資源最豐富的,還是要數(shù)泥沙混合的灘涂。時漲時落的潮水帶來了豐富的餌料,泥沙中繁衍出眾多微生物、浮游生物和藻類。有些灘涂還生長著紅樹林,樹葉落地腐爛后又成為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食物來源。在這樣具有獨立食物鏈供應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中,海洋生物的種類是最多的。 |
相關閱讀:
- [ 06-12]廈門近1個月豬肉海鮮漲價 端午商機融入親子元素
- [ 06-11]端午小長假正逢廈門漁船休漁 貝類螃蟹成海鮮主打
- [ 06-02]廈門有827艘漁船休漁 端午前海鮮價格有較大波動
- [ 05-01]海洋伏季休漁今日拉開帷幕為期4個半月 買魚要趕早
- [ 04-19]鮮活海鮮首次登上廈門郵輪餐桌 有望成為餐桌常客
- [ 04-16]海鮮貓膩多購買要留意 業(yè)內(nèi)人士教你如何防被坑
- [ 03-25]隨著天氣轉(zhuǎn)暖 未來廈門蔬菜海鮮價格將回落
- [ 03-11]廈門涉事餐廳積極整改 向“問題海鮮”說不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