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柚柑烙薄餅皮手藝棒!
蔡柚柑現在將攤位挪到了馬巷菜市場
剛剛出爐的薄餅皮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曉青)用手甩著面團,往平底板上一抹,轉一圈后,貼在上面的面粉漸漸變熟,一張薄如紙、圓如滿月的薄餅皮被迅速揭起,噴香松脆。這種閩南風味小吃,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并流行至今。
近日,一段1993年拍攝的馬巷古街市井影像資料在朋友圈熱傳,引起了很多馬巷人的回憶。視頻中身穿白色T恤、黃色短褲在烙薄餅皮的女攤主,如今依然活躍在馬巷。她就是烙薄餅皮近30年的蔡柚柑。
如今已年近半百的蔡柚柑,剪掉了烏黑的長發,換上了一頭干練短發,不變的,是面前依然熱著的平底板爐子。這門烙薄餅皮的老手藝,她堅持了近30年。
[起步]20歲起獨自擺攤賺錢
“我嫁人時,公公做地道小吃也30多年了,看得多了,我也就學會了。”20歲那年,馬巷鎮五星社區的蔡柚柑結婚了。從她公公一代起,全家就做起了碗仔糕、春卷、薄餅皮等閩南特色小吃生意。
當時,蔡柚柑一下子就被這門傳統手藝吸引了,開始在馬巷老街巷池王宮元威殿外,擺起攤子賺錢。“那段視頻拍攝時,我已經擺攤6年了。”蔡柚柑清晰地記得,她薄餅攤子的燃料工具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從最初的木炭、粒子煤、蜂窩煤到現在的燃氣灶,慢慢在進步。
回憶起最初的擺攤生活,蔡柚柑覺得,日子雖然清苦,但就像薄餅皮一樣,清清白白,透亮味香,過得忙碌而充實。
十幾年前的蔡柚柑
[堅守]每天烙2000張薄餅皮
先把面粉拌上水和少許鹽,慢慢揉成面團,揉勻打透產生韌性后,抓起一小撮面糊往滾燙的平底板上輕輕一抹,轉一圈后迅速拿起,圓形的餅皮就形成了……每天早上5點左右,蔡柚柑就開始張羅一天要用的面團。
“這里喜歡吃薄餅的人很多,一到節慶的日子,購買的人就更多了。”現在,蔡柚柑每天要烙約2000張薄餅皮,制作薄餅皮的面粉就有20多斤重,生意好時要做30多斤面粉的薄餅皮。
記者注意到,蔡柚柑擺薄餅皮攤近30年了,攤子一直很簡陋,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這靠的就是多年的手藝。”多年的“鄰居”魚販大姐說,蔡柚柑手上有準兒,烙的每張薄餅皮不破,且薄如紙。
蔡柚柑烙薄餅皮,重在一個“甩”字。“這活兒看似簡單,但每天不斷重復同一個動作,容易落下病根。”由于常年用右手“甩面”,蔡柚柑的右手明顯比左手粗壯了些,而且一變天,右手關節就常疼痛。
[傳承]兩個兒媳讓她很驕傲
兩個兒媳也傳承了蔡柚柑的烙薄餅皮的技藝
如今,蔡柚柑的兒媳婦都傳承了這門老手藝。
近日,記者在蔡柚柑的“老據點”———池王宮元威殿外,看到了兩名年輕女子在烙餅。她們便是蔡柚柑的兒媳婦。
“我家做薄餅皮的材料很簡單,只用清水、鹽、精筋面粉等配料,傳承了‘材料簡單卻透亮味香’的特色,主要還在功夫。”蔡柚柑1994年出生的小兒媳今年22歲,已是2歲女孩的媽媽。想起一年多以前,跟著婆婆學烙薄餅皮,她印象深刻。她說:“婆婆說要把薄餅皮做得薄而不破、香軟可口,可以說‘三分看做、七分看火’。在下鍋抹面團之前,要先瞥一眼熱平底板和火,就這一眼,婆婆練了一兩年,這就是看火候。”
“幾年前,公公過世后,我和老公就繼承了他的行當。”在蔡柚柑看來,烙薄餅皮是他們的祖傳技藝,也是養家糊口的方式,即使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不一定要繼續靠這手藝為生,但他們也要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如今,兩個兒媳都已上手,這讓蔡柚柑很欣慰,很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