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美食】 “來廈門這幾天,被各種特色美食‘碾壓’了一輪” 一杯茶開啟廈門一天的日常生活。陳立新攝 兩位美食大咖逛思明老街巷品地道小吃。陳立新攝 “廈門很熱情,來這里的這幾天,廈門的朋友用各種特色美食把我‘碾壓’了一輪,我拍了很多照片,手機都‘重’了。”格子襯衫、休閑布褲搭配運動鞋,昨天下午,沈宏非一身休閑裝扮出現在中華城大中庭。這場美食分享會上,他與百名廈門“粉絲”面對面交流,開場白就逗樂了大家。 參加分享會的既有小學生,也有80歲高齡的阿伯,他們大多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而知曉沈宏非。60多歲的莊國雄是《廈門晚報》的忠實讀者,他說:“我很喜歡《舌尖上的中國》,雖然我不是很會做菜,但是對吃有興趣,一看到這個活動馬上就報名了。” 和粉絲互動時,沈宏非的幽默頻頻把大家逗樂——“我交朋友是要看重量的,口味相近的,瘦子就不行”“早晨去八市逛了一圈出來,廈門已經是夏天了”。 【人物面對面】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 “廈門的味道”就是酸甜加一點咸 說起對廈門的記憶,沈宏非對當年站在街頭迎著寒風吃著熱乎乎的海蠣炸記憶猶新。他說,上一次來廈門是2000年,因為同學聚會短暫停留。闊別16年再次踏上鷺島,他說心情是忐忑的。“不知道記憶中的美食會有怎樣的改變。我對廈門美食的記憶可能90%都在思明區,但是直到今天中午,我心里的這塊石頭才落地了:還是當年的味道!” 沈宏非說,他很喜歡思明區的那些老巷子,盡管和從前相比有所變化,但是能被保留下來本身就很可貴。“廈門的味道就像我剛吃到的油蔥粿,是酸甜加一點咸。”沈宏非說,廈門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但是有意思的是,廈門人在吃的方面并不包容甚至是有點‘頑固’,當然‘頑固’是需要資本的,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撐”。 對于這些美味的小吃,沈宏非從不苛刻。他說:“口味本來就因人而異,不必特別強調哪一家最正宗,可能我覺得最正宗的也是改良過的。即使是街邊不知名的小店,也未必就不好。” 他說,最愛的花生湯現在吃起來不像從前那么甜了,這種改變也許與飲食習慣或健康觀念有關。傳統的沙茶面有清淡的,也有重口味的,“我相信該保留的終究會保留下來的,而那些消失的會有一點無奈,但也應該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他說,看到街頭不少店家打出了“古早味”的招牌,說明商家對傳統小吃有了傳承意識,這很好。 (記者彭菲) |
相關閱讀:
- [ 11-21]百年手工面線終于有“戶口” 手藝得以傳承
- [ 11-13]曾志偉夸廈門有“三多” “美食多好茶多美女多”
- [ 11-11]63歲老伯“傳承”閩南味 免費教授孩子們美食手藝
- [ 10-17]品嘗美食評選地標 第二屆廈門翔安美食節開幕
- [ 09-30]吃美味看表演 廈門集美美食節邀您與大社親密接觸
- [ 09-26]廈翔安國慶前景區恢復對外開放 美食文化節將拉開序幕
- [ 08-18]“90后”小伙傳承古早味美食 小吃店成為美食地標
- [ 08-06]臺灣美食展昨天在臺北拉開序幕 大陸美食受到熱捧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