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接到過多少個騷擾電話?
你的個人信息是怎樣泄露出去的?
騷擾電話都是哪些人在打?
東南網8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毅彬 朱黃 實習生 余琪駱陽)剛買完房,就有人打電話問裝修。剛買完車,就有人打電話問保險。孩子一上學,補習班電話一個接一個。
一次兩次你或許還會心平氣和地接一下,可騷擾電話接得多了,相信再好的脾氣也會心煩氣躁。
那么,問題就出來了,這些騷擾電話是從何而來,別人又是怎么知道我們的個人信息的呢?我們做了什么,這些推銷的商家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還不只是被一個人兩個人知道。這背后又有什么樣的貓膩?
日前,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13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
案例
三年前買房,現在還接到中介電話
家住思明區民族路的市民林女士告訴導報記者,她于2015年通過中介在海滄區某小區購買了一套二手房。她找了3家中介,跟其中一家成交。“很奇怪,從那以后就有無數家不同的中介給我打電話,推薦房源,我說我都買了你們怎么不知道。然后他們就問我有沒有考慮再投資一套,莫名其妙。”
起初她認為這樣很正常,畢竟在3家中介留了電話,“可能他們的客戶資源是共享的吧,跟他們說我買好了,不需要了,快把我電話刪掉,但他們還是拼命給我打就很煩了”。
與林女士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阮先生,“這一兩年騷擾電話特別多,不是賣商鋪,就是問賣不賣房”。讓他困惑和忐忑的是,對方一開口就能叫出他的姓氏,有些甚至連他家住址都知道。“我也反問過他們是哪一家公司,怎么知道這些信息的,但都不會說。”
幾天前,他接到一個電話:“你好阮先生,我們在漳州港這里有性價比很高的商鋪,您有沒有考慮進行投資?”當時他正在辦公室,低聲問:“你是哪家公司?怎么知道我的電話?”沒想到對方嗯嗯啊啊就是不說,然后把電話掛了。
市民趙女士說,不久前接到一個商鋪推銷電話,就因為“嘴賤”多打聽了幾句,結果現在每天都會接到幾個推銷電話,“把號碼屏蔽了他們就換其他號碼打,很煩。現在一看到陌生號碼第一反應就是推銷,又不敢不接,萬一漏掉客戶電話就麻煩了”。“有一次一個下午一小時接到3個,這已經不是推銷,是騷擾了。”趙女士也曾向通訊公司咨詢,能否提供騷擾電話“自動掛斷”服務,但對方表示,無權限進行這一業務,很可能是電話營銷公司通過特殊渠道訂購的服務,但他們不是司法機關,無執法權。
調查
100%受訪者都接到過中介電話
根據導報記者調查,近日受訪的30名廈門市民中,八成的人表示“經常”被中介電話“轟炸”,24%的人則“偶爾”接到中介的電話,選擇“從不”的比例為零。也就是說,100%的受訪者都有過接房產中介電話的經歷。
市民蔡先生屬于接到中介電話就“迅速掛斷”的類型,他說:“我根本沒有買樓和租售的需求,所以一聽是中介就掛斷,免得浪費時間,特別是工作時,接到這種不相干的電話很是惱火。”
不過,周女士認為,直接掛斷電話不太禮貌,“我自己也是做銷售的,大家做一份工作也都不容易”。她通常會等中介問完話才說“沒有需求,謝謝”。
選擇“耐心聽完”的受訪者中,有出于禮貌的,也有對中介介紹的樓盤真的感興趣,同時自己也有需求的,那就“不妨聽聽”,還有少部分是擔心直接掛電話會讓對方以為是通訊問題,再度打來,又要多一次被擾。
業主擔憂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一般來說,去中介登記買賣房信息的業主,會在短期內接到大量中介電話詢問。然而,此次導報記者調查顯示,僅有不到一成的人在中介登記過,也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很久之前登記過,已租售出手仍接到電話”,但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登記過”。
既然從來沒有登記過,中介經紀是如何得知業主個人信息的?對此,不少業主表示了擔憂。房源和業主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面對導報記者提出的這道“多選題”,近四成的受訪者認為是中介“共享”信息,近四成的人覺得是網絡信息被中介獲取,近三成的人認為是小區物業透露,近五成的人認為是消費和信貸信息透露。
對此,有近半的受訪者“比較介意但不打算追究”,另有三成的受訪者“非常不滿,想追究但不知道怎么做”,其余的人則表示“投訴過但沒有解決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認為“無所謂”的受訪者為零。
揭秘
誰泄露?
業主信息被泄露的渠道有很多 幾千元可買下一整個樓盤信息
在追查業主個人信息泄露渠道的過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業人員告訴導報記者:“據我所知,中介主要是從一些物業公司或者是其他中介那里買到房源和業主信息。幾千元就可以把整個樓盤的業主信息打包買回來。”
另一位知情人透露:“其實業主信息被泄露的渠道有很多,一些是從物業公司買到,還有一些是從中介那里買到。一些中介會收集一整個樓盤的信息,然后內部的員工就把它賣給其他中介。”
例如,在二手房中介領域,中介們互相交易房源和業主信息,價格也是有差別的。像那種“幾千塊錢買下一整個樓盤信息”的“廣撒網”交易是“效率比較低”的,這需要中介一個個打電話,核實哪些是有效可售房源或是潛在客戶。而熱門小區或者房源比較優質的小區,在出售相關業主信息的時候,就是“按條計算的了,看情況而定,有些特別火的小區可能三房戶型就那么3-4套可售的,這種‘精準鎖定客戶’的信息,價格當然貴”。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個盤被A中介的員工私下交易給B中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B中介的傭金比A中介高,然后B中介拿到的傭金A中介就要分成,“這種情況就不止是按條來賣錢的,還涉及分傭金的問題”。
誰在打?
門檻低,不少學生在兼職 一天大概能打300個電話
在一些招聘網站上查詢“電話銷售”崗位,導報記者發現不少招聘單位不限經驗學歷,任職要求低,以高薪提成、帶薪年假、五險一金等似乎不錯的待遇大量吸引用工,而對此需求量較大的領域,則主要集中在保險、理財、房產、教育培訓等銷售行業。
導報記者通過在某電話營銷公司兼職的某高校大二學生小林,偽裝成其介紹的應聘者,成功進入該公司了解情況。“您好,請問是黃先生嗎?今天想跟您介紹一下我們某地產的……”話音未落,對方便掛了電話。小林似乎已經習慣,繼續撥打著下一個號碼。在這個3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還有十來個人和她進行著同樣的工作。“一天大概能打300個電話。”小林告訴導報記者,電話營銷是自己找的暑期兼職,每天僅有80元的基本工資。“剛來時有個簡單的培訓,講授銷售話術和基本要求。”小林擺弄著記滿電話號的A4紙,笑著說其實只要按著固定的通話內容念就可以了。“如果成功,會有成交金額1.5%的提成,十分可觀。”負責監管小林等人工作的經理說,電話銷售崗位流動性很大,約一半都是來兼職的學生。和小林一起兼職的小盧(化名)表示,一般人接聽這種電話都會拒絕,極少有直接在電話中就成交的人,因此自己工作一周多了,三四十個同事里面還沒有人拿到過提成。
怎么打?
漫天撒網找“獵物” 對目標客戶可打上十多次
接著,導報記者以應聘話務員的名義,來到一家培訓機構。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培訓招生,很顯然,高中學生的家長,是他們打電話的主要對象。
這些家長的信息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工作人員一再強調,公司專門有人搜集家長的信息資源,至于這些家長信息的“來路”,只有公司的核心人員才知道。
用于推銷的電話,用的都是公司配備的手機號碼。“現在固定電話已經沒人接了,手機號碼信任度比較高,一般都會接起來。”公司的營銷主管說。許多學生家長接到的教育培訓類的“騷擾電話”,不一定是在培訓機構公司里撥打的,有時候是在咖啡屋,有時候甚至在麥當勞。
在他們看來,這樣“廣撒網”的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大批量地邀約到客戶面談。按照公司規定,客戶被分為四個等級:非常積極、意向一般、暫時不用和明顯排斥。按照他們的說法,只要不是最后一種明顯拒絕的,都會被列為他們的意向客戶。
打電話并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培訓課程賣出去。按照要求,每個人每天的電話拜訪量,必須達到200個。業內人士透露,這種看起來效率不高的方式其實利潤空間巨大:電話銷售人員的底薪一般較低,而用戶信息購買價格并不貴,甚至能夠反復利用、交換,所以總的成本極其低廉,一旦交易成功就能賺錢,而且即使沒有立刻交易成功,也能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有利于培養潛在客戶。該人士表示,對于目標客戶,少則打幾次電話,多則打十多次電話,營銷成功率可以達到20%左右。
釋疑
回撥過去往往是無法接通 他們如何做到“隨機號碼”?
市民們普遍反映,這些號碼有的顯示座機,有的顯示“奇怪”的手機號。導報記者試著撥通了市民提供的幾個號碼,發現有個共同特點,回撥過去往往是無法接通或忙音。
有個電話,導報記者撥通后“嘟嘟”了幾聲,話務員就開始推銷。“請問你們是哪家公司?”導報記者問,沒想到對方還在一直推銷“某某房地銷售公司代理某某盤,現全球發售……”問了幾遍,導報記者恍然大悟,這是錄音廣告。
就網絡電話為何可以實現隱藏真實號碼的問題,導報記者請教了畢業于廈門某高校信息安全工程領域的王博士。
王博士告訴導報記者,網絡電話雖然借助于網絡傳播語音信號,但最后一段仍然需要“落地”,即由互聯網接入電話網絡。通常,這一落地的過程,是通過交換機來實現的,即交換機接收到用戶來自互聯網的呼叫請求后,再接入電話網絡并將電話代為撥出,實現網絡電話的最終聯通。
據分析,上述所謂的“隨機號碼”,極有可能就是交換機外撥電話時使用的號碼。比如說,網絡電話運營商申請了某一號段的部分號碼作為其最終“落地”時外呼的號碼,那么,用戶在使用網絡電話撥打時,用了哪一條線路,極有可能在對方的手機上,就顯示了這個號碼。
而“95”打頭的特殊號碼,本意是取代“400”、“800”為商家企業提供全國統一號碼接入的電話號碼,由于其允許外呼撥打的特性、看起來更為正規,被拿來運營網絡電話且最終被用于推銷,不足為奇。
此外,他指出,從“隨機號碼”不斷在變且能顯示為香港等地的號碼情況來看,不排除網絡電話運營商在交換機中還“做了手腳”,即在號碼呼出時,不斷修改交換機的主叫號碼,使得市民接到的電話真假難辨。
律師觀點
被電話騷擾達三次以上就可報警
福建自暉律師事務所張嘉嘉律師認為:中介服務機構漫天撒網打電話拉客,是一種行走在灰色地帶的營銷模式。一家公司給你打一兩個電話,沒偷沒騙,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社會上眾多的銷售機構都這么干,對用戶來講就不勝其煩、不勝其擾了。這種不請自來的騷擾電話已經成為社會公害,與其說是在提供服務,不如說是令人生厭的反服務。在一個誠信社會中,商家應該靠品質、靠服務、靠信譽來贏得客戶,而不是強行推銷。至于那些為了所謂精準營銷而搜集、買賣、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則已經觸犯了法律。
推銷者如何獲取市民信息值得深究。非法渠道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就可能觸犯刑法規定的“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利用電話騷擾他人正常生活,只要達到三次以上,可以報警,要求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其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的規定。報案時,要提供對方的電話號碼,錄音,電話清單等。
對于電話騷擾問題,可以被動處置,將其設置為黑名單,使對方無法再騷擾。也可以主動出擊維權,一是調取通話記錄、進行通話錄音獲取證據,向公安報警,請求公安查處施以治安處罰;還可以憑相關證據,到法庭起訴,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相應損失。
目前,工信部加大了對騷擾電話和短信的打擊力度,可以通過以下渠道投訴或舉報:
1.收到含有涉黃、詐騙、販賣違法物品、賭博等違法內容的信息,要立即向公安部門110報警平臺舉報。
2.收到其他不良、垃圾短信等信息,可向相關基礎電信企業或工業和信息化部進行投訴、舉報(如中國移動不良和垃圾信息受理平臺10086999;中國聯通客戶服務熱線10010;中國電信客戶服務熱線10000;中國網通客戶服務熱線10060;工業和信息化部不良和垃圾信息舉報中心010-12321)。
數據
4.5萬件
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的數據顯示,僅今年6月全國共收到的涉嫌騷擾電話的舉報就有4.5萬件,其中內容為貸款理財類、違規催收類和房產中介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占比超過50%
915億元
騷擾電話給用戶帶來的危害不只是騷擾本身,還有經濟損失。據統計,2016年到2017年我國有6.88億網民因電話詐騙、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可謂是觸目驚心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