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 新增地面停車場 可容納200部車 除了BRT的服務改善外,相關部門還進行了其他方面改善。 比如,為解決北站“停車難”,相關部門已經將北站南廣場開辟新的地面停車場,可容納車輛200部,引導接客車輛從巖通路駛出;在地下停車場P1部分劃分一條“即停即走”車道,引導車輛進入地下車庫接送客人。 在調整優化交通設施分布方面,原位于珩圣路的旅游巴士停靠站調整至北站公交停車場;公交直通車候車點調整至巖通路BRT車場出口北側;優化出租車進出站線路,延長場內排隊長度。 之前有旅客反映晚上10點50分之后BRT停運后出行不便,現在,他們可以就近選擇直通車。據悉,直通車不僅運營時間長,且使用備班制,凌晨三四點抵達的晚點動車,直通車都會參與搶運。 【后續動作】 北站BRT擬增售票窗口 市交通局、市鐵路建設指揮部昨日透露,北站BRT計劃繼續改善設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初步方案包括: 1、新建售票亭和管理用房,售票窗口從3個增至5個; 2、擴建BRT付費區和站臺,面積擴至450平方米; 3、增設隔離設施及雨棚780平方米; 4、增設LED顯示屏。 目前這些改善方案正在報批上級部門。 后溪長途車站即將投用 另外,建筑面積超6萬平方米、島外最大的長途汽車站后溪長途汽車站計劃近期投用,預計日客流量超1萬人次。該站與南廣場距離三四百米(與北廣場較近,但北廣場目前未建成),因此計劃在北站東側建設長途汽車接駁站,免費運送旅客接駁。 【記者手記】 建設北廣場是治本之道 廈門北站在建設標準方面并不低,其設計標準小時高峰接待客流可達5000人次,目前的客流量還未飽和。但是,為什么這樣一座高等級現代化車站在“沒吃飽”的情況下卻有如此多的問題? 焦點在于北站的北廣場遲遲未能建成投用,使所有的配套全部壓在了南廣場這“一個肩膀上”。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相比起南廣場的“高大上”,置身北廣場則讓人瞬間“穿越”回十年前——泥土路、大榕樹、半人高的雜草、十幾棟未拆遷村居,連日的雨水積蓄在低洼處,形成了天然的魚塘,完全是一幅未開發的村景。 北廣場建設停滯不前,使廈門北站僅依靠南廣場“挑”起旅客進出站、售票、交通、餐飲等所有功能,服務資源捉襟見肘、“功力”打了五折。相關部門透露,目前位于南廣場的公交、BRT和餐飲配套,本都設置在北廣場;將這些功能擠進南廣場后,相關問題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般層出不窮。 綜上所述,北廣場迅速開展建設,是解決北站相關亂象的治本之道。昨日的會議上相關部門表態,將力爭在近期展開北廣場的實質性建設,總工期預計在1年至1年半。此次表態后的效果如何?還需拭目以待。(記者徐景明) |
相關閱讀:
- [ 08-05]廈門副市長黃強要求加快廈門北站北廣場建設進度
- [ 08-04]廈門BRT工程項目施工 蓮前部分路段將有交通管制
- [ 07-31]副市長黃強做批示 集美區對北站交通動“大手術”
- [ 07-29]一個站兩個名繞暈乘客 12處BRT鏈接線站點一站兩名
- [ 07-18]BRT快1路被困最后200米 與私家車混行才是“病根”
- [ 07-17]廈門202輛BRT車全裝爆玻器 按開關兩秒擊碎車玻璃
- [ 07-17]BRT快1路被困最后200米 挪走直達公交進站路仍堵死
- [ 07-15]對癥下藥,打通“最后200米”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