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快遞員工,了解行業潛規則
●他租下一層樓,假冒公司簽約快遞
●他代辦發貨業務,私吞快遞費逃竄
廈門日報訊(記者 譚欣妮 通訊員同法宣)假身份、假工作、假賬戶,被告人小蘇(化名)的一切信息都是假的,只有他在一個月內瘋狂寄出的上百單快遞是真的。拖欠近百萬元快遞費后,小蘇逃之夭夭,最終在廣東被抓獲歸案。
同安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其犯合同詐騙罪,處十年半有期徒刑。近日二審判決作出,維持一審原判。
【熟悉規則】
公司客戶可享4.5折 快遞優惠還可賒賬
小蘇曾經在快遞公司工作過,他知道,有些大型快遞公司會和客戶簽訂長期合同,不僅可以用協議價寄快遞,有時還允許客戶賒賬。瞄準這一點,他開始了自己的詐騙路。
2014年4月24日,小蘇以“梁某華”的名義與某家國際連鎖快遞取得聯系,希望與他們簽訂服務合同。快遞公司到了簽約地點,發現門口掛著“艾某迪公司”的招牌,辦公室內營業執照、工商登記證等也一應俱全。
小蘇告訴他們,自己是艾某迪公司的員工,主要負責采購發貨,手上常有國際運輸大單。快遞公司不疑有他,當場同意簽合同。小蘇則代表公司蓋下公司印章,簽字時也用了“梁某華”的名字。
按照約定,艾某迪公司寄貨可以享受4.5折的運費優惠。合同一簽完,小蘇馬上開動,平均每天至少叫人上門取件一次,收貨地都是國外。還不到一個月,艾某迪公司賬戶名下已累積了44單快遞,費用高達17萬7千多元。但小蘇從來沒提前付過貨款,只在催促下付過2萬多元。
【盜用身份】
合同落款簽名都是假的 還讓他人付款
5月26日,快遞公司突然接到通報,有國外客戶的到付賬戶被“艾某迪公司”盜用。這五個客戶分布于日本、印度、新加坡、加蓬和越南,彼此并無交集,可賬戶中都出現了寄件人為“艾某迪公司”的快遞業務。這92件快遞總運費高達74萬元,都是貨到付款,艾某迪公司在寄件時分文未交。
快遞公司這下慌了,難道大客戶是個騙子?他們趕緊與小蘇聯系,但對方除了一開始接過幾個電話外,很快就斷了音訊。
無獨有偶,就在國際快遞公司干著急的時候,另一家快遞公司也落入了小蘇的“魔掌”——他們也簽了快遞協議,一周內就被騙送了4單快件,六千多塊錢的快遞費求償無門。
當兩家快遞公司想起要報警抓這個“梁某華”時,冒用他身份的小蘇早已逃到了廣東,被他冒用身份的梁某華本人對這一切毫不知情。警方找到他時,他說自己幾個月前在廈門丟失了身份證。
【利用渠道】
QQ發布代理發貨信息 買來到付賬戶
幾個月后小蘇在廣東落網,他的行騙手段終于被一一揭秘。
事實上,小蘇和真正的艾某迪公司沒有任何關系,他提供的一切公司資料都是假的。行騙之前,他在網上購買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公章等全套資料,還有梁某華的身份證。
更夸張的是,他在同安區租下了一整層店面,在門口掛上艾某迪公司的招牌,還購置了沙發、辦公桌、電腦等辦公用品,不知情的人壓根無法識破。
那上百件運往國外的貨物又是從哪兒來的?小蘇供述,拿到快遞公司的低價合同后,他馬上在QQ群里發布代理發貨信息,招攬了一批寄往南美的貨物。客戶給的快遞費,基本被他私吞了。
一開始,他以為只要簽了合同就一勞永逸,后來發現快遞公司還是會催討快遞費。據小蘇說,他就從別人那里買來了其他公司的到付賬戶,這才出現了上文中國外公司賬戶被盜的事。
膽大包天的詐騙犯終究還是逃不過法律制裁。同安法院經審理認定,小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履行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共計價值人民幣908222.18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小蘇最終獲刑十年六個月,被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近日此案二審判決出爐,維持一審原判。
【鏈接】
“大項目”作誘餌 市民被騙26萬
不是“校長”就是“科長”,“來頭”很大,談的“項目”也很大。在大“項目”的誘惑下,兩名市民被騙了26萬多元。昨日,金山派出所通報這兩起在轄區少見的詐騙案件,提醒大家注意。
阿超(化名)在做工程項目,遇到某校“校長”電話說有個造價2000萬的工程項目要做,且因為身份“不方便”,要和阿超私下合作。阿超答應不久,“校長”打來電話,說教育局要檢查,急需一批消毒水,讓阿超給指定的銷售商打電話,先墊付10萬元貨款。阿超轉賬后,“校長”又說要消毒水,他又墊付了6萬元,當“校長”第三次要求墊錢買東西時,阿超才醒悟報警。目前,金山派出所正對這起案件調查中。
3月14日,另一名金山派出所轄區的市民也遭遇類似騙局,只不過騙子換成某軍區采購部“科長”,騙走了10萬元錢。民警分析說,這類騙局是傳統電話詐騙的升級,在金山轄區很少見。(記者程午鵬通訊員林小娜)
只放電腦不住人 原是刷信譽窩點
一個月房租要2600多元,卻只用來放了4臺電腦。民警入戶訪查時發現一系列古怪,成功搗毀一個“刷信譽”詐騙窩點。昨日,江頭派出所通報這起案件,嫌疑人已被警方刑拘。
3月14日,江頭派出所民警到嘉禾路一高檔小區例行入戶檢查時,發現一套月租金高達2600多元的房子只放著4臺電腦辦公,卻沒有住人的痕跡。4臺電腦開著網上購物的頁面,頁面上在銷售手機充值卡,每張充值卡只有100元面值,卻高價賣到了108元,而且銷售量達到了數百張。民警意識到這是一個“刷信譽”的詐騙窩點,這些高價出售的手機充值卡,是騙子用來“刷信譽”詐騙的工具。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記者程午鵬通訊員楊妹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