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宏山新村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活動
廈門日報訊(記者 江海蘋)“辦證多、辦事難”問題,“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這些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也成為市司法局黨組領導關心的問題。
今年6月13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要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7月13日,市司法局出臺《關于“減證便民”優化司法行政服務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即日起,一次就取消28項公民在申辦涉及司法行政各項審批事項或公共服務事項需要提供的證明。
減證便民提升司法行政服務水平
“沒想到法律援助服務這么靈活便民!”日前,在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服務窗口,受援人王某順利獲得了法律援助,第一時間和律師取得了聯系,避免案件超過上訴期。
原來,王某在廈門某公司當了5年保安,因服務合同沒有談妥,王某被納入公司裁員之列,且公司沒有做出任何賠償。王某很生氣,但因不懂搜集證據,也沒有聘請律師,王某提出的賠償金請求在經歷仲裁和一審之后沒有得到支持。上訴期馬上就屆滿了,王某才匆忙拿著一審判決書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但時間倉促,王某趕不及回老家開具經濟困難證明,如果不及時辦理,他可能無法第一時間獲得律師幫助。對此,中心工作人員考慮到王某來自貴州山區,家里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經濟確實困難,案件又很緊急,就啟動“先予援助制度”,先給王某指派了律師,讓他隨后再及時補充經濟困難證明。
這是市司法局推行“減證便民”,優化司法行政服務,讓老百姓辦事更方便的一個剪影。
近年來,市司法局在創新審批工作,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中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上半年,為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市司法局對近年來群眾來辦理各項審批事項以及辦理公證、申請法律援助等需要提供證明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形成了《關于“證明”多、辦事難問題調查情況的報告》,對擬保留的證明和已取消或可取消的證明提出處理意見。
《若干措施》共提出5條具體意見:充分認識“減證便民”優化司法行政服務的重要性;堅決清理各類煩擾群眾的證明;最大限度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加快推進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提升服務能力轉變工作作風。
《若干措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思路,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立行立改,務求在簡環節、優流程、轉作風、提效能、強服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切實做到“服務便民利民、辦事依法依規、信息公開透明、數據開放共享”,不斷提升司法行政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市司法局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審批處共受理辦結各項業務2026件,優質高效完成日常業務審批工作。其中當天受理當天辦結的達到1571件,即來即辦率達到77.5%。
馬上就辦打通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
在清理各類煩擾群眾的證明問題中,《若干措施》提出堅決取消四類“煩民”證明和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現有證照來證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一律取消。積極探索“承諾+監管”方式。明確取消28項公民在申辦涉及司法行政各項審批事項或公共服務事項需要提供的證明,其中有7項“證明改為承諾”(見對照表)。
據介紹,“減證便民”的受益群體除了普通公民外,重點突出了方便港、澳、臺同胞辦事,同時也方便了老年人、軍人軍屬、勞資糾紛群體性案件中的申請人。取消的證明事項多數已經在探索和實踐,以文件的形式出臺,既符合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精神,也回應了百姓的關切和服務需求。
“謝謝你們提供這么多幫助,讓我的案件辦理得這么快捷、高效!”駐地在海南省某縣的現役部隊軍官徐某對海滄區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連聲道謝。
原來,今年1月,徐某因公出差到廈門,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傷,經住院治療后康復出院。現因工作需要,徐某需返回部隊,但交通事故的理賠和傷情后續治療等尚未處理。5月2日下午,徐某來到海滄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得知情況后,海滄區法律援助中心啟動“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免于經濟狀況審查,僅用30分鐘即辦結申請、審核、審批、指派、承辦律師對接等系列工作,為徐某提供了“一站式”的法律援助。
針對涉軍法律援助案件實行特快辦理,此舉旨在依法積極協助部隊處理官兵及其親屬涉法問題,有助于積極推動廈門市、區的雙擁模范創建工作。
《若干措施》要求,各窗口單位、各業務部門要全面梳理和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加大服務方式創新力度,精簡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改進服務質量。要加快區域性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推動法律援助、醫患糾紛調解、公證、律師、司法鑒定等便民辦事窗口功能升級,為群眾提供項目齊全、標準統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落實“馬上就辦”,消除“中梗阻”,打通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
信息跑腿開展辦證“最多跑一趟”試點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何變“群眾奔波”為“信息跑腿”,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也成為《若干措施》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
《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推進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打造“智慧司法”,依托科技信息企業,探索服務外包方式,推進司法行政數據服務中心(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協調對接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平臺、社區網格化信息管理平臺。支持鷺江公證處加快公民信息檔案館建設,運用“互聯網+”建設“掌上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平臺,促進辦事部門公共服務與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等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線上線下”相互銜接,變“群眾奔波”為“信息跑腿”,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為群眾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抓緊12348法律咨詢熱線平臺建設,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樣化服務。
《若干措施》還要求,提升服務能力轉變工作作風要從群眾利益出發,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加強作風建設,真抓實干。精簡會議,減少辦文程序,讓各級領導干部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轉移到思考和謀劃為民服務、為民辦實事上來。倒逼改革,轉變工作模式,從“避責思維”變成“負責思維”,從“群眾不便”變成“部門不便”,從“坐堂辦證”變成“出門辦證”。扎實開展當事人辦證“最多跑一趟”試點工作,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公證服務的新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