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 工資低有效益 為何不受待見 業內人士說,餐飲機器人目前共有兩大類,一類是提供迎賓、點餐、送餐服務的交互型機器人,另一類則是身居幕后的烹飪機器人。 南山路機器人主題餐廳的阮經理算了一筆賬:購買一臺機器人支出約50000元,維修費每月支出300元到500元,電費每月支出150元到180元。一名服務員每月工資約3000元,還得提供包吃包住等福利,這樣算來:使用一臺機器人的支出,大概相當于聘用一名服務員兩年的人工成本。 而且,不少餐廳還看中了機器人的“顏值”。“以機器人為噱頭,能吸引顧客,給餐廳帶來更多客源。”阮經理說。 但受訪的經營者和機器人業界專家都一致認為:餐飲機器人無法代替人工,至少目前不能。一邊是機器人在工業生產領域大展拳腳,搶占一席之地;另一邊餐飲機器人卻叫好不叫座——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探因 技術含量并不高 其實是“大老粗” 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事業部的張繼說,機器人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工業機器人;一種是服務機器人,包括餐飲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 餐飲機器人一般是6軸,工業機器人一般是4軸至6軸;兩者都是通過編程引導機器人工作。因此,從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上說,雙方的差異并不大。 張繼解釋道,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精度”。精度是由機器人里的減速機控制的。別看減速機是由CPU控制的,但對于機器人而言,減速機才是機器人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工業機器人的精度一般在0.02毫米,但餐飲機器人的精度一般以厘米計算。張繼說,同樣都是六軸關節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可能只需3萬元到5萬元,但工業機器人卻要10萬元到30萬元。換句話說,餐飲機器人其實是個“大老粗”,技術含量與工業機器人無法相提并論。 【建議】 要想不下崗 還得拼“智商” “真正的智能機器人要根據環境做出即時反應,能夠互動、反饋、決策、學習等。”廈門思爾特機器人系統股份公司董事長孫啟民認為,目前國內并沒有真正意義的智能機器人。也就是說,餐飲機器人要當好侍應生,“智商”還需提升。 至于烹飪類的機器人,則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至少,“火候”就是一個必須跨過去的坎。 “人可以根據環境做出反應,但機器人不夠靈敏。”孫啟民說,“就拿炒菜機器人來說,的確可以設置標準化程序,讓它根據食材來調節時間,但只有人才能一眼就判斷火候。” 廈門市餐飲行業協會監事長胡藝忠說,提供標準化生產的機器人,可滿足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但在靈活調整菜品多樣性方面有所欠缺。 有多年餐飲從業經驗的廚師劉向富也認為,“炒菜講究色香味俱全,中餐菜品繁多,更加要求廚師準確把握炒菜的火候,用同一種食材炒出來的菜,味道可能完全不同,機器人的單一標準或許難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
相關閱讀:
- [ 03-31]廈門餐飲行業協會昨日成立 打造“食在廈門”名片
- [ 03-31]市餐飲行業協會昨成立 佳麗餐飲公司董事長為首任會長
- [ 02-27]廈門餐飲業服務員缺口巨大 有人打起機器人的主意
- [ 02-19]餐飲業缺人提前預訂臨時工 降低門檻招聘大叔大媽
- [ 02-14]春節期間廈門消費投訴降1成 餐飲住宿投訴量仍居首位
- [ 01-20]去年這些事最讓廈門消費者煩心 餐飲服務首成投訴熱點
- [ 01-20]餐飲服務成廈門投訴新熱點 包括充值卡無法使用等
- [ 12-25]廈門市政園林局專項整治餐飲場所 “打非治違”不手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